生活中心/黃韻璇報導
楊柳颱風對決台灣本島,避開台灣山脈最高聳的區域。(圖/中央氣象署)楊柳颱風快閃台灣,昨(14)日氣象署已經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氣象署也分享楊柳颱風的雲圖,不同於許多颱風登陸台灣,對決中央山脈後結構遭嚴重破壞,楊柳颱風登陸台灣時,因位置較為偏南、巧妙避開了台灣山脈最高聳的區域,整個環流結構受地形破壞有限,出海後仍維持中度颱風強度,成為少數登陸後沒被台灣地形擊敗的颱風。
氣象署分享8月12日早上8時至8月14日早上8時,每10分鐘一張的「紅外線色調強化」雲圖。可以看到,颱風自台灣東南東方海面沿西北西方向移動,逐步接近台灣,風眼附近環流先掃過蘭嶼、綠島後,中心於8月13日13:00左右在台東太麻里附近登陸,隨後相當快地,大約3小時過後,約在16:00左右就從台南七股附近出海了。
氣象署指出,由於颱風移動非常迅速,加上登陸的位置較為偏南、避開台灣山脈最高聳的區域,整個環流結構受地形破壞有限,因此楊柳颱風出海後仍維持中度颱風強度,持續朝西北西方衝,於當日23:00接近中國近岸時才逐漸減弱為輕度颱風,並於14日凌晨登陸中國福建。
氣象署指出,和過去山陀兒、丹娜絲颱風相比,這2個颱風登陸台灣後結構明顯被地形破壞、在陸地上就逐漸魂飛魄散,但楊柳颱風卻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型態,就算遇到阻礙,依然不屈不撓地奮勇向前,氣象署直言,從科學上來說每個颱風都有獨一無二的特性,會受到當下大氣背景環境、路徑移速、本身結構強度、地形等種種因素及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而產生不同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