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古代各朝過年時間不同!「南北朝」一年還可以過2次

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古代沒有「春節」概念,「春節」一詞的歷史僅僅百餘年。(示意圖/資料畫面)

▲古代沒有「春節」概念,「春節」一詞的歷史僅僅百餘年。(示意圖/資料畫面)

古代沒有「春節」概念,古人將春節都叫做「年節」,一直到辛亥革命後湖北軍政府爲推廣公曆紀年,這才把中國傳統的年節改爲春節,所以「春節」一詞的歷史僅僅百餘年。雖然年節由來已久,但在不同朝代,因爲各朝所用曆法年節的時間也不同。

最早使用的曆法是夏朝的「夏曆」,即現在普遍意義上的「農曆」,夏曆根據天干地支將全年分爲十二個月,對應十二生肖,夏人規定建寅爲正月,即每年一月爲新年初始,這與現代農曆並無太大差別。

殷商君王改建丑爲正,規定夏曆十二月爲正月,即十二月初一爲元旦,如此一來,商人過年的時間就比夏人提前了整整一個月;周朝建立後又改變曆法,將建子定爲歲首,即夏曆十一月爲正月,十一月初一爲元旦,雖然周天子是這樣規定的,然而一些諸侯國仍舊沿用殷商曆法,這就導致不同地方過年日期卻可能相差一個月。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認爲各國採取不同曆法的做法著實混亂,於是下詔全國統一以建亥爲正,即夏曆十月初一爲元旦,這就導致秦帝國的過年時間幾乎與現在的國慶節重合。

漢武帝改元太初時,太史令司馬遷制定了更爲嚴謹的《太初曆》以正農時。太初曆復用夏曆,將建寅作爲歲首,這就與現代春節的時間相符合了。太初曆一直沿用至西漢末年,直至王莽篡漢才被廢除,王莽爲鞏固統治,宣揚「復古」而改用殷歷,又把十二月作爲正月,百姓們這下不買帳了,民間也就按照太初曆過日子,仍以一月爲正。更始帝劉玄登基後,又把官方曆法給改了回來,繼續遵從夏曆。

三國時期,曹魏又把官方曆法給改爲景初歷,夏曆十二月再次成爲正月,西晉一統天下後隨後在全國推行景初歷。時間一長,百姓們也就習慣於十二月爲年,覺得提前一個月過年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不過到了南朝劉宋時期,宋文帝劉義隆一心想要青史留名,成本最低的辦法就是更改曆法,於是他在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頒行《元嘉歷》,規定夏曆一月爲正。由於當時南北分立,長江兩邊沿用的曆法並不一致,北朝國家採用景初歷,南朝則用元嘉歷,一些江北的百姓在十二月過年之後,一月回到江南老家可能又要再過一次年。

北周時期,統治者改用甲子元歷,以一月爲年。在隋朝統一南北後,百姓們過年的日期又得到了統一。至此,以夏曆一月初一爲年節的傳統基本確定了下來。當然,這中間還有個小插曲,武曌篡唐建周之時,再度實行周曆,直到退位後才又將曆法改回爲夏曆。此後,中國過年的日期再無變化,時至今日都是如此。

加入 @setn 好友 #虎年燈節璀燦全台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