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急診1天收3病童都有「這症狀」!兒科醫示警:5大病毒流行中

生活中心/許智超報導

吳昌騰分享,3位小弟弟患者都出現1症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吳昌騰分享,3位小弟弟患者都出現1症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台灣正進入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及腸病毒同步流行期,尤其孩童更是這波病毒的高危險群。對此,兒科急診科醫師吳昌騰就分享,3位小弟弟患者前幾天有發燒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後來出現1症狀,讓家長很緊張帶來急診,才知道是得了「病毒感染併發急性肌炎」,並形成「橫紋肌溶解症」。

吳昌騰在臉書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表示,這段時間,上兒科急診班的醫師,大家都辛苦了,因為兒科病人多!尤其是發燒的病人。

吳昌騰指出,新冠病毒、A型流感、副流感、hMPV及腸病毒(柯沙奇A型)正一起在社區中流行,他14日上小兒急診班,來了3位小弟弟,分別來自不同家庭,年齡介於5-8歲。

吳昌騰說,他們來急診求診的原因,主訴大概都是前幾天「有發燒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後,14日早上「小腿痠痛,不想走路」,看到小孩有這症狀,家長們都很緊張,趕快帶來兒科急診,甚至還有孩子需要爸媽抱著。

當吳昌騰問過病程、做完理學檢查後,大概就知道是急性肌炎,甚至併發橫紋肌溶解症,於是安排抽血檢驗,抽血報告顯現出肌肉酵素(CPK)上升到2000多-4000多,「哇!他們都是得了『病毒感染併發急性肌炎』,並形成『橫紋肌溶解症』」。他也解釋,有許多病毒會引起,最常見還是感染流感病毒,因此提醒大家注意。

吳昌騰檢查後發現,3位男童都得了「病毒感染併發急性肌炎」,並形成「橫紋肌溶解症」。(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吳昌騰檢查後發現,3位男童都得了「病毒感染併發急性肌炎」,並形成「橫紋肌溶解症」。(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吳昌騰說明,急性肌炎大多發生在兒童流行性感冒後,約1-4天「前驅症狀」已改善,卻出現兩側下肢的肌肉疼痛,以小腿肌群較常見,其次是大腿肌,當病童活動時,雙腳疼痛加劇,即使能走路,也會有步態異常。

吳昌騰表示,一般而言,若小孩出現發燒、喉嚨痛,致病原通常包括流感病毒A型與B型,另外有些病毒也都可能引發肌肉發炎,小兒急診醫師必須作出判斷。

吳昌騰提到,若病童感染的病毒量較大引起肌炎,出現肌肉疼痛現象時,早期可以多休息、多補充水分,醫師也會給止痛藥減輕疼痛;如果比較嚴重,必須住院接受抗病毒治療及點滴治療,抽血追蹤CPK及肌肉發炎的狀況。

吳昌騰強調,因為這一陣子蠻多病例,所以給小兒急診醫師的建議分享,「若CPK>1000,可以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這是需要安排住院;若CPK>5000,是需要積極的治療,以免有急性腎傷害的可能性」。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20240603】彩券開獎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AI美食家黃仁勳 吃貨地圖再添一知名海鮮餐廳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