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防「殺警案」悲劇重演!明德外役監試辦「電子手環」

記者翁郁雯、黃大衛/綜合報導

2022年8月明德外役監,逃犯林信吾犯下震驚社會殺警案,避免疑慮,法務部矯正署導入定位科技、動態管理,7月起要在明德外役監,進行為期1年的科技設備輔助監控試辦計畫。透過每組造價超過3萬元的電子手環,掌握低度或無戒護受刑人行蹤。

看似穿戴式行動裝備,要戴上得使用螺絲起子,這可不是普通電子手錶

▲看似穿戴式行動裝備,要戴上得使用螺絲起子,這可不是普通電子手錶。

看似穿戴式行動裝備,要戴上得使用螺絲起子,把螺絲鎖上,螢幕亮起能看時間,這可不是普通電子手錶。

法務部矯正署科員莊宏培:「如果這些受刑人圖謀不軌,要把這個手環拆掉的話,那告警也會即時來做通知。我們戒護人員就可以即時來做應變,縮短應變時間。」

特殊配戴裝置自己不能任意取下

▲特殊配戴裝置自己不能任意取下。

特殊配戴裝置自己不能任意取下,專為低度或無戒護受刑人設計。

新式電子手環是監控試辦計畫主角

▲新式電子手環是監控試辦計畫主角。

新式電子手環是科技設備輔助監控試辦計畫主角,超過2千萬預算,採購350組。一組超過3萬元,能精準定位受刑人地點,約「20」公尺內範圍,7月起選在明德外役監獄試辦,關鍵在這件重案。

警方vs殺警嫌犯(2022.08.23):「叫什麼名字,不要動,什麼名字。」

時間回到2022年8月,從明德外役監脫逃林姓受刑人犯下殺警案後逃亡17小時,終於在新竹落網。返家探親未歸失聯,行蹤難以掌握,導致遭警方追查贓車案時痛下殺手,讓2名員警失去寶貴生命。試辦電子手環計畫,關鍵就在受刑人失聯第一時間掌握行蹤。

法務部長楊清祥:「電子手環就是說,他可以到處在可以允許的範圍內活動。那這時候就要靠比較先進的GPS,來控制他的這個行蹤。」

避免外役監受刑人返家探親或自主監外作業脫逃,引發民眾不安。試辦電子手環,目標擺在降低第一線執勤人員壓力,預防受刑人脫逃。

三立新聞台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台北市長蔣萬安赴議會進行市政總質詢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