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每週萬人感染腸病毒 醫師籲:勤洗手保健康

評論

這篇文章強調疫情期間民眾防疫意識高漲,戴口罩常洗手導致腸病毒和流感病例大幅下降,但是現在隨著新冠疫情趨緩,民眾防疫戒心減少,其他疾病病例大幅攀升,特別是學童在放暑假期間接觸病毒的機會增加。因此,醫師呼籲家長多提醒小孩洗手,而且要按照洗手搓搓七步驟,特別是要洗乾淨手腕。此外,洗手慕斯在國小和幼兒園中取代傳統洗手乳的趨勢也較明顯,因為它用量省、容易沖洗、省水,而且不需要用力搓揉。由於MOMO購物平台洗手產品前三名都是標榜有抗菌成分的洗手慕斯,顯示消費者對於預防疾病越來越重視。因此,對於預防腸病毒感染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有清楚地提出,相信可以提高民眾的警覺性,進一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這篇文章強調疫情期間民眾防疫意識高漲,戴口罩常洗手導致腸病毒和流感病例大幅下降,但是現在隨著新冠疫情趨緩,民眾防疫戒心減少,其他疾病病例大幅攀升,特別是學童在放暑假期間接觸病毒的機會增加。因此,醫師呼籲家長多提醒小孩洗手,而且要按照洗手搓搓七步驟,特別是要洗乾淨手腕。此外,洗手慕斯在國小和幼兒園中取代傳統洗手乳的趨勢也較明顯,因為它用量省、容易沖洗、省水,而且不需要用力搓揉。由於MOMO購物平台洗手產品前三名都是標榜有抗菌成分的洗手慕斯,顯示消費者對於預防疾病越來越重視。因此,對於預防腸病毒感染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有清楚地提出,相信可以提高民眾的警覺性,進一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問答

Q1.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監測網統計,七月第一週全台腸病毒就診數為: A. 10021人次 B. 10123人次 C. 10795人次 D. 11000人次 正確解答:B. 10123人次 Q2. 台北市國小和幼兒園洗手台上多改為使用洗手慕斯的原因是: A. 用量省、容易沖洗又省水 B. 可以讓學童輕鬆的把手洗乾淨 C. 可以起泡,節省時間 D. 傳統洗手乳不夠乾淨 正確解答:A. 用量省、容易沖洗又省水的優點 Q3. 經過防疫期間大家防疫意識高漲,戴口罩常洗手,對以下哪些疾病的病例都大幅下降: A. 感冒 B. 新冠肺炎 C. 腸病毒 D. 麻疹 正確解答:C. 腸病毒

Q1.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監測網統計,七月第一週全台腸病毒就診數為: A. 10021人次 B. 10123人次 C. 10795人次 D. 11000人次 正確解答:B. 10123人次 Q2. 台北市國小和幼兒園洗手台上多改為使用洗手慕斯的原因是: A. 用量省、容易沖洗又省水 B. 可以讓學童輕鬆的把手洗乾淨 C. 可以起泡,節省時間 D. 傳統洗手乳不夠乾淨 正確解答:A. 用量省、容易沖洗又省水的優點 Q3. 經過防疫期間大家防疫意識高漲,戴口罩常洗手,對以下哪些疾病的病例都大幅下降: A. 感冒 B. 新冠肺炎 C. 腸病毒 D. 麻疹 正確解答:C. 腸病毒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監測網統計,七月第一週全台腸病毒就診數為10123人次,雖然比前一週10795人次略降,但每週仍有上萬人感染腸病毒。尤其正值放暑假,學童參加夏令營和各類暑期活動,在公共場所接觸到各種病毒的機會增加,醫師提醒,不要因為確診數字趨緩而掉以輕心,社區中仍到處存在細菌病毒,一定要勤洗手,才能降低染病的機會。

腸病毒健保門急診就診人次。(圖/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提供)

▲腸病毒健保門急診就診人次。(圖/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提供)

事實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因為大家防疫意識高漲,戴口罩常洗手,不但預防感染新冠肺炎,連帶腸病毒和流感病例都大幅下降。隨著新冠疫情趨緩,民眾防疫戒心明顯鬆懈,反而使得其他疾病病例大幅攀升。小兒科醫師黃正宏表示,勤洗手,是預防疾病有效又簡單的方式。吃東西之前,上完廁所,都要把手洗乾淨。從外面回家,也一定要洗手再跟家人接觸。這都是老生常談,但只要放鬆,病毒就會找上門。黃正宏醫師也發現,放暑假,學童缺少了老師的叮嚀,洗手頻率都明顯降低。他也呼籲家長要多提醒小孩洗手,而且不能馬虎,依照洗手搓搓七步驟,內外夾弓大立腕,手心手背,十指掌心,虎口指尖,甚至手腕都要洗乾淨,才是正確的洗手之道。

國小學童洗手照。(圖/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提供)

▲國小學童洗手照。(圖/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提供)

這幾年來, 台北市國小和幼兒園洗手台上多改為使用洗手慕斯而非傳統洗手乳,據了解,除了用量省,容易沖洗又省水的優點之外,不需要用力搓揉就可以起泡,節省時間又可以讓學童輕鬆的把手洗乾淨。而MOMO購物平台洗手產品前三名分別為美琪,蜜妮,獅王。都是標榜有抗菌成分的洗手慕斯,夏季預防腸病毒入侵,勤洗手不可少。

每週萬人感染腸病毒,醫師籲:勤洗手保健康。(圖/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提供)

▲每週萬人感染腸病毒,醫師籲:勤洗手保健康。(圖/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提供)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