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傳承70年!鬼門開好兄弟返陽間 台南聖母廟安奉「普渡公燈」照路

評論

這篇文章報導了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在農曆七月初一點亮「普渡公燈」的傳統與意義。這項民俗活動已經延續了超過70年,今年廟方更特別加裝斗笠和竹篙,呈現出獨特的樣貌。這盞燈會在每天上香、點亮至七月底,並進行謝燈儀式後才收起。這個活動展現了台灣農曆七月特有的慈悲月和普渡眾生的文化特色。 這種傳統的普渡活動在台灣是相當普遍的,許多人都會在農曆七月期間祭拜祖先和供奉神明,希望可以幫助冥界眾生和累積自己的福報。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的「普渡公燈」活動是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例子。這個活動不僅讓人們可以感受到傳統的宗教氛圍,也展現了台灣人民對祖先和冥界眾生的尊重和關懷。 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增添斗笠和竹篙等元素,更加豐富了「普渡公燈」的藝術性和獨特性。這些裝飾不僅展現了褒揚眾生的意涵,也為這個傳統活動帶來了更多的生命力和活力。 整體而言,這篇文章生動地介紹了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的「普渡公燈」活動,讓讀者更深入了解了台灣農曆七月的民俗文化。這種傳統活動的舉辦不僅是保留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也彰顯了人們對祖先和冥界眾生的敬意和關懷。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其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宗教的力量。

這篇文章報導了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在農曆七月初一點亮「普渡公燈」的傳統與意義。這項民俗活動已經延續了超過70年,今年廟方更特別加裝斗笠和竹篙,呈現出獨特的樣貌。這盞燈會在每天上香、點亮至七月底,並進行謝燈儀式後才收起。這個活動展現了台灣農曆七月特有的慈悲月和普渡眾生的文化特色。 這種傳統的普渡活動在台灣是相當普遍的,許多人都會在農曆七月期間祭拜祖先和供奉神明,希望可以幫助冥界眾生和累積自己的福報。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的「普渡公燈」活動是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例子。這個活動不僅讓人們可以感受到傳統的宗教氛圍,也展現了台灣人民對祖先和冥界眾生的尊重和關懷。 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增添斗笠和竹篙等元素,更加豐富了「普渡公燈」的藝術性和獨特性。這些裝飾不僅展現了褒揚眾生的意涵,也為這個傳統活動帶來了更多的生命力和活力。 整體而言,這篇文章生動地介紹了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的「普渡公燈」活動,讓讀者更深入了解了台灣農曆七月的民俗文化。這種傳統活動的舉辦不僅是保留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也彰顯了人們對祖先和冥界眾生的敬意和關懷。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其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宗教的力量。

問答

Q1:根據報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每年何時點亮「普渡公燈」? A. 農曆十月初一 B. 農曆七月初一 C. 農曆三月初一 D. 農曆一月初一 正確答案:B. 農曆七月初一 解析:根據報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每年七月初一點亮「普渡公燈」。 Q2:為什麼正統鹿耳門聖母廟點亮「普渡公燈」? A. 照明道路、方便行走 B. 迎接冥界眾生回到陽間 C. 累積福報 D. 慶祝農曆七月 正確答案:A. 照明道路、方便行走 解析:報導中提到,「普渡公燈」在地方上也稱為拜路燈、路燈腳,點這盞燈的意義是要照明道路、方便行走。 Q3:今年的「普渡公燈」有哪些新的特點? A. 加裝斗笠、綁上竹篙,吊掛五色篙錢 B. 改為蠟燭燈 C. 延續已超過100年的傳承 D. 只在廟內點亮一個晚上 正確答案:A. 加裝斗笠、綁上竹篙,吊掛五色篙錢 解析:報導中提到,今年廟方將這盞路燈加裝斗笠、綁上竹篙,吊掛五色篙錢,添載微薄所費,呈現農曆七月特殊的民俗文化。

Q1:根據報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每年何時點亮「普渡公燈」? A. 農曆十月初一 B. 農曆七月初一 C. 農曆三月初一 D. 農曆一月初一 正確答案:B. 農曆七月初一 解析:根據報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每年七月初一點亮「普渡公燈」。 Q2:為什麼正統鹿耳門聖母廟點亮「普渡公燈」? A. 照明道路、方便行走 B. 迎接冥界眾生回到陽間 C. 累積福報 D. 慶祝農曆七月 正確答案:A. 照明道路、方便行走 解析:報導中提到,「普渡公燈」在地方上也稱為拜路燈、路燈腳,點這盞燈的意義是要照明道路、方便行走。 Q3:今年的「普渡公燈」有哪些新的特點? A. 加裝斗笠、綁上竹篙,吊掛五色篙錢 B. 改為蠟燭燈 C. 延續已超過100年的傳承 D. 只在廟內點亮一個晚上 正確答案:A. 加裝斗笠、綁上竹篙,吊掛五色篙錢 解析:報導中提到,今年廟方將這盞路燈加裝斗笠、綁上竹篙,吊掛五色篙錢,添載微薄所費,呈現農曆七月特殊的民俗文化。

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鹿耳門聖母廟鬼月點亮「普渡宮燈」習俗,以傳承超過70年。(圖/鹿耳門聖母廟 提供)

▲鹿耳門聖母廟鬼月點亮「普渡宮燈」習俗,以傳承超過70年。(圖/鹿耳門聖母廟 提供)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開,「鬼月」又稱為慈悲月丶民俗月丶孝親月丶普渡月,相傳冥界眾生會在這個月份回到陽間探視,藉由普渡飽食一頓,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每年七月初一也都會立起「普渡公燈」、敬備供品三牲四果素菜,由聖母廟委員、監查、代表會團隊以及十方善信大德共同祭祀,為「好兄弟」接風洗塵。

王增榮主委說,「普渡公燈,在我們地方也叫拜路燈、路燈腳,點這盞燈的意義是要照明道路、方便行走,多為無形眾生設想、也為人世間的大眾累積福報」。

自日治時期二建後,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就有七月初一點亮「普渡公燈」的習俗,一開始只是油燈或蠟燭、後來演變成電土燈、電火燈,延續至三建大廟後改為電燈,傳承已超過70年。

今年廟方特別諮詢耆老,融合過往經驗,將這盞路燈加裝斗笠、綁上竹篙,供其歇腳遮蔽,吊掛五色篙錢,添載微薄所費,這盞燈會由廟方神務人員每天上香、點亮至七月底,進行謝燈儀式後才收起,呈現農曆七月特殊的民俗文化。

廟方表示,點燈是為了幫無形眾生照亮道路,也為人世間的大眾累積福報。(圖/鹿耳門聖母廟 提供)

▲廟方表示,點燈是為了幫無形眾生照亮道路,也為人世間的大眾累積福報。(圖/鹿耳門聖母廟 提供)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民俗傳說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

加入 @setn 好友 #2023鬼月中元節必看攻略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