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穿越百年歷史建築,在唯美的玻璃花房裡用餐、欣賞藝廊展出,台北市中心的市定古蹟「陸軍聯誼廳」,從昔日軍政高層的聚會所,轉型為結合藝文與餐飲的文化空間,老建築不再只是回憶的載體,更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立委林岱樺近日受訪時直言:「這不只是空間的轉型,更是國家對軍事歷史資產的重新詮釋。國防部應主動承擔責任,讓這些場域不僅僅是保存,更能轉化為全民國防教育的沉浸基地。」
林岱樺指出,軍事老空間不只是回憶,也能成為創新教育基地,全台各地仍存在大量退役軍營、眷村聚落、軍官宿舍與將官官邸,卻大多荒廢或封閉,令人惋惜,她強調:「這些場域承載著國防發展的歷程,也蘊含無數軍眷家庭的青春記憶。我們不能讓歷史沉睡在水泥牆後,必須讓它說話、讓它活過來。」
林岱樺呼籲,國防部政治作戰局應由被動管理者,轉型為主動推動者:「這些空間不僅是文化資產,更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黃金平台!」除了陸聯廳外,林岱樺也讚許另一座成功活化的案例──「孫立人將軍官邸」,這座1907年興建的和洋式建築,由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並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如今的將軍官邸,融合文化沙龍、老師傅手路菜、文創展覽與婚禮場地,讓古蹟不再是靜態的陳列,而是兼具美學、生活與歷史意義的多元場域。

▲老眷村活起來!林岱樺點名國防部:應主導軍事建築再利用。
林岱樺感性地表示,這裡是文化與國防的交會點,是歷史的時間軸,也是現代生活的空間。透過策展與設計,軍事記憶能夠走進民眾心裡。」林岱樺進一步提出具體構想,歷史軍事建築可結合 AR/VR 科技、軍事劇場、實境導覽與故事展演,打造「沉浸式全民國防教育場域」,「想像孩子戴上 VR 眼鏡,走進將軍書房、女兵寢室,親身經歷歷史場景,那種震撼與理解,遠比教科書來得深刻。」
她也建議,可搭配戶外教學、替代役服務據點、志工導覽等方式,讓國防教育走出營區、走進社區,從生活中扎根,「活化這些空間,不僅是延續歷史,更是打造新世代文化根基。讓國防教育不再只是抽象理念,而是與生活緊密連結的實踐場。」
「我們不是在保存古蹟,而是在打造下一代的文化根基。」林岱樺表示,無論是陸聯廳或孫立人官邸,這些活化案例都證明——軍方歷史空間能走進民眾生活,成為全民共享的文化資產。她最後呼籲社會各界:「讓我們一起讓這些老空間活起來,不僅是走進歷史,更是走進人心,成為全民國防教育最生動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