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黎冠志/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明(20日)將親自召開「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邀集超過20國訪賓與會。(圖/資料照)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即親自擔任「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召集人,目的希望強化我國的國防、民生、災防、民主四大方向,明(20)日登場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將突破以往透過國際論壇形式呈現,邀集包括委員會成員在內、超過20位國際訪賓(專家、學者、政要)、16個駐台辦事處相關代表共37人與會,此外美台商會、歐台商會、日本工商會代表也都會到場。而本週曝光的「全民國防手冊」,國安高層提到,政府希望這本手冊人手一本,並會透過開放版權,讓民眾自行印刷,同時也鼓勵業者、公益團體乃至於社會大眾廣泛流傳,惟內容方面因涉及到國家發布資訊,無法更改。
國安人士表示,因應極端氣候、天災以及目前愈趨嚴峻的國際安全情勢,世界各主要民主國家都刻正準備協助民眾掌握更清楚的防災避難與民防資訊。國際上重要國家諸如瑞典、芬蘭均有發放全民防衛手冊給國人,另外,捷克也正準備於今年發放全捷克民眾「72小時」生存指南,法國也預計於今年向全法國民眾發放「生存指南」其中包括戰場應對指引。
該人士表示,台灣平時除遭遇天然災害,亦面對中共威權擴張的明確野心。政府發布的新版手冊,搭配國際趨勢,其整備內容也參考國際經驗,大幅接軌國際全社會韌性的整備觀念。他提到,政府的目標是希望全民「人手一本」,因此本次也架設網站,並提供文字版權開放給大眾,惟內容方面因涉及到國家發布資訊,無法更改。該人士鼓勵業者可多加利用,「全社會防衛這件事情的核心,就是在緊急狀況之下,讓整個社會能發揮正常運作。」
另一名國安人士也指出,從俄烏戰爭之後,各民主國家也跟進且重視到這件事情,尤其今年初,歐盟也公布了整備聯盟(Preparedness Union)」的戰略計畫,旨在強化全民防衛韌性,應對混合攻擊等安全挑戰。其範圍包括公私部門的協作,讓歐盟成員國民眾具備因應各式天災、混合威脅、氣候變遷,乃至軍事危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