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台北報導
采欣出生後才發現是單側小耳症,醫師告知當下讓媽媽錯愕不已,但爸爸非常樂觀和正向,他安慰媽媽:「寶寶選擇我們家,表示我們有能力照顧好她!」(圖/受訪者提供)「我喜歡自己,不管是什麼樣子,都不會被別人影響!」10歲的小耳症女孩陳采欣,她堅定地說出這句話。年紀雖小,卻展現超出同齡的自信與穩定,採訪過程中,她自帶從容與淡定的氣場,彷彿早已懂得擁抱自己的一切。媽媽表示,采欣是生出來後才發現小耳症的,她相當震驚和自責,也多次問過女兒要不要做重建手術,沒想到采欣都拒絕,還強調:「這是我天生的記號,我喜歡它。」讓作為母親的反而佩服起孩子來。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每年透過繪畫創作徵選活動,鼓勵喜歡繪畫的顱顏患者從中重拾笑容建立自信,而每一幅作品其實都是孩子們勇敢面對生命的故事。獲選的12件作品,基金會除了會安排頒獎典禮外,也會將畫作製作成年度公益桌曆,每年的主題都不一樣,以2026年來說就是《未來的我》為題。
采欣非常喜歡畫畫,這是她參加羅慧夫顱顏基金會2026年《未來的我》桌曆繪畫徵選比賽的得獎作品。采欣說,畫畫可以自由自在的讓她畫出內心的想法,未來她也想去考美術班。(圖/記者張雅筑攝)
采欣和其他入選得獎者與愛心大使顧穎合影,采欣表示,這次能得獎,對自己是相當大的鼓勵,讓她更加瞭解到,小耳症並不會影響她任何發揮,所以她要一直不斷的嘗試和挑戰自己的能力。(圖/記者張雅筑攝)現年10歲患有單側小耳症的陳采欣就是獲獎人之一,她在畫作《夢想藥局》中畫出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藥師,不只是發藥,更希望能在藥局內幫助人們瞭解各種藥物和照顧自己的健康,想當一個可以幫助別人的藥師。其實在成長的過程中,采欣也曾因為外貌被同儕嘲笑過,她說那時的自己非常難過,心裡很不舒服,回家後有跟媽媽反應這件事,媽媽瞭解女兒的感受後,安慰她說:「對方是因為不瞭解和好奇心,所以才笑你。」
所幸這件事采欣當時的老師有做及時的處理,不僅告知嘲笑的孩子不該有這樣的行為,還跟全班宣導說:「要尊重大家的不同和差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采欣雖然心裡不舒服,但在老師的妥善處理後釋懷許多,回家和媽媽聊過後也更能接納自己的與眾不同。
媽媽和采欣上台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希望可以鼓勵更多人。最右邊的主持人以安,她長期與羅慧夫基金會合作,但最讓人感動和佩服的是,她從未收取任何費用過,每次的公益桌曆頒獎典禮暨義賣記者會,基金會公關黃柏儒向記者透露,以安都是無償主持,非常有愛心。(圖/記者張雅筑攝)談及采欣小耳症的狀況,媽媽回憶10年前說,其實產檢的時候都沒發現異狀,直到采欣生下來醫師才告知他們,寶寶的耳朵一邊有小耳症的情形,「那當下的心情有點震驚和陌生,因為產檢都沒發現,然後家族裡也沒有人有這情形,然後我們也沒聽過小耳症,整個就是很陌生。」媽媽坦言,其實曾非常自責,幾度在心裡怪自己是不是懷孕時做錯了什麼?還好先生的態度非常正向,「爸爸知道後就很鼓勵和支持,他的態度就是,小寶寶選擇我們家,一定是對我們家很有信心,覺得我們會全心全意愛她、照顧她,所以才選擇我們家啊,表示我們家有能力照顧好她。」
媽媽總是掛著笑容,且看女兒的眼神充滿崇拜,她笑說,因為采欣真的是太獨立和自律了,讓身為母親的都覺得很佩服。(圖/記者張雅筑攝)
一家四口特地從台東搭火車來台北參加頒獎典禮,媽媽透露,哥哥其實是妹控,非常疼愛采欣。媽媽在訪問過程中也感性地說,自己也常告訴采欣:「你不管高矮胖瘦,你不管是黑是白,你不管你是有生病沒生病,你不管怎麽樣,爸爸、媽媽還有哥哥永遠都愛你!不是因為你特別乖,還是成績優異怎麽樣,都不是,是沒有條件的愛。」(圖/記者張雅筑攝)除了先生的安慰和支持,加上醫師的開導,說明小耳症是第二常見的先天性顱顏疾病,通常是胚胎發育過程中的不明原因病變,而非遺傳造成,發生率在台灣約每5,000~6,000分之一的機率,這才讓采欣媽媽選擇放下,欣然去面對、向前看。媽媽說,采欣也曾問過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所以他們也帶著她上網找過資料,因此采欣也非常清楚小耳症造成的原因,媽媽感性地說,其實自己多少也會擔心孩子怪她,所以曾問過采欣:「妳對小耳症的想法是什麼?」沒想到采欣非常成熟地說:「就是天生的啊,反正每個人生下來本來就會不一樣,沒有什麼關係。」
10歲大的采欣,給人有點酷但充滿自信和堅毅的氣場,讓人不自覺會對她產生一種崇拜感。其實爸爸和媽媽一直有讓采欣做重建耳朵手術的打算,但這個手術得事先做準備,不論是看診還是準備手術費用,因此媽媽曾詢問過采欣的意見,問她說:「我們想還妳個大耳朵好不好?這樣妳帶口罩或太陽眼鏡比較方便,但我們也尊重妳的決定,只是如果妳需要的話,要提早跟爸爸媽媽講,因為預約到重建至少要2年的時間。」
采欣上網看影片自學了9個月的烏克麗麗,在頒獎典禮開場時與新生代歌手暨愛心大使顧穎合作表演《小星星》,相當有默契。(圖/記者張雅筑攝)沒想到采欣二話不說婉拒了媽媽「還大耳朵」的提議,她告訴父母,自己非常喜歡現在的耳朵,所以不需要重建。記者詢問采欣,為什麼可以這麼有自信和樂觀的面對自己的小耳症呢?采欣堅定地說:「因為這就是我自己,我喜歡自己,不管是什麼樣子,我也都會愛自己,小耳症是我天生的樣子,它是一個記號,一個我天生的記號,我不想讓它變成另一個樣子,因為我是獨一無二的。」
至於面對其他人的嘲笑,采欣表示,過去多少會覺得難過和不舒服,但現在已經長大了,心態調整了不少,變得比較不在意,就會覺得說:「你不懂就算了!」這時,一旁的媽媽笑著補充說:「其實她會罵回去,哈哈哈。就會罵說:『那是你不懂!』或是『你不懂就算了』。」采欣強調,只要認同自己和喜歡自己,不論自己是什麼樣子,其實都不會受到他人的影響,這就是她有自信的原因。
擔任愛心大使的顧穎頒獎給10歲小耳症女孩陳采欣,事後受訪時,顧穎被這群顱顏患童的生命故事感動到當場落淚,同時她也透露,其實自己也是相當沒自信的人,但看到這些孩子的勇氣,真的覺得非常不捨和佩服,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力量為他們發聲。(圖/記者張雅筑攝)若能鼓勵其他同為顱顏患者的孩子,或比較沒自信的小朋友,有沒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呢?采欣想了想後說:「想跟你們說聲加油!不要被自己受限,與其執著於自身痛苦,不如走出去,把注意力放在需要幫助的人身上。」采欣最後也補充說,其實這次的得獎對她來說是非常大的鼓勵,讓她更加清楚知道,「我雖然有小耳症,但不影響我發揮自己的興趣和才華,我要一直不斷的嘗試和挑戰自己的能力,我覺得未來還有很多我可以去探索的無限可能!」
能平靜且堅定地說出這番話,一旁的媽媽聽完也忍不住為女兒鼓掌,采欣媽媽表示,除了繪畫,她還很喜歡閱讀、打擊樂、手語和客語等,甚至連頒獎典禮開場所彈奏的烏克麗麗也是采欣上網看影片自學的,才學9個月就會彈奏曲子了。
采欣小時候的模樣,相當活潑可愛。媽媽說,其實曾問過采欣要不要做耳朵重建手術,但她婉拒了,堅定地說:「我很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很喜歡我的小耳朵,它是我的記號,我不想改變,我是獨一無二的。」(圖/受訪者提供)媽媽說,雖然是自己的孩子,但卻很佩服她,因為采欣平時相當獨立、貼心和自律,早上起床會倒一杯開水給媽媽,然後詢問有沒有什麼要幫忙的,做完作業後也會問有沒有要幫忙的,媽媽笑著說:「人生當中真的要生女兒!我滿欣賞她的,真的,采欣很獨立和勇敢,而且她知道自己要什麼,會自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和去學習,如果失敗了,她的想法也很正向,會告訴自己:『再試就好!』所以我這個當媽媽的其實還滿欽佩她的,因為這個孩子不會設限自己。」
最後媽媽補充說,他們一家來自台東,因緣際會認識且加入羅慧夫基金會的社團中,並且參加了不少大小活動,其中最讓身為父母覺得感謝的是,除了基金會的支持,就是從中認識許多非常優秀的顱顏大小朋友,像是同為小耳症的醫師,他一樣沒有選擇重建耳朵,但學習還是很優秀和傑出,這讓身為小耳症家長的他們更有信心。媽媽也鼓勵其他顱顏家庭,先把自己穩住腳步、身心安頓好,再來引導孩子,若自己還很混亂,其實小孩也會很茫然和手足無措的。
「我喜歡自己,不管是什麼樣子,都不會被別人影響!」采欣表示,雖然多少還是會有人嘲笑或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她的小耳朵,但自己已經調適好心態,面對那些,她只會覺得:「那是他們不懂、不瞭解。」(圖/受訪者提供)
首次出席公開記者會就獻給公益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顧穎說,她希望透過自己小小的力量讓大眾看見這些努力的孩子們。顧穎雖然年僅21歲,但她非常喜歡小朋友,活動中她多次彎腰甚至蹲下來和孩子互動和合影,也會顧慮身旁孩子的感受,相當用心。(圖/記者張雅筑攝)「調整我們自己的眼光和心態,當你專注孩子的弱項時,還是在孩子的長處時,會在我們跟孩子的互動中因為你的心態不同而感受不同。像我甚至常常忘記采欣是小耳症的孩子,因為就是不要去focus(專注)和放大她的弱點,這樣反而會掩蓋掉她其他的才華和強項。」采欣媽媽也呼籲家長們多用正向跟愛的語言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這樣可以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並拉近親子關係。
【認識小耳症】
是第二常見的先天性顱顏疾病。單純小耳症,影響範圍主要是耳朵的缺損,可能包括外耳缺陷,內耳耳道狹窄或缺少耳道。半邊小臉症影響範圍則可能包括了耳朵、下顎骨及顱骨的異常。在台灣每5,000~6,000分之一的機率會誕生小耳症寶寶,平均一年小耳症新生兒約有30~40位。小耳症可以透過配戴助聽器或耳道重建手術改善聽力問題;透過外耳重建手術改善外觀問題,減少異樣眼光和生活不便建立自信心,有機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唇腭裂小百科】
是先天性缺陷中最常見的一種,也是顏面發育缺陷中最多的一種,卻是所有先天性缺陷中最可治療的一種。發生率在亞洲約是1/700, 歐美國家約1/1000,大部份致病原因未明。
患者的智力發展幾乎不受影響,只要及早接受包括整形外科、牙科、耳鼻喉科、語言治療、臨床心理、社會工作等身心兼顧的整體醫療照顧,患者將可以早日康復,成為身心健全的個體。
❤支持羅慧夫顱顏基金會2026公益桌曆→https://nncf.tw/85uysm
✎了解更多&支持唇腭裂、顱顏缺陷患者:https://neti.cc/Y7q450e;愛心專線:02-2719040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