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以色列在加薩的戰爭行動,導致超過6.5萬人死亡,且加薩也已被確認正在發生飢荒,以色列也被證實正在對加薩進行種族滅絕。種種違反人道且殘酷的戰爭手段,讓國際社會逐漸孤立以色列,並紛紛表態承認巴勒斯坦國。
根據德國之聲21日報導,英國、加拿大與澳洲已成為首批承認巴勒斯坦國的主要西方經濟體,且預計之後會有更多國家,如法國、比利時將在22日舉辦的聯合國特別峰會舉辦時跟進宣布。本文將綜合外電資料,整理哪些國家已承認巴勒斯坦國、承認後又會帶來什麼樣實質的改變,以及外交部對於台灣也被劃入「承認國」之一如何回應。
以色列在加薩攻勢不斷,造成嚴重饑荒與人道危機,甚至被認定為種族屠殺,讓國際社會紛紛承認吧勒斯坦國。(圖/翻攝自X)近期哪些國家已承認或將承認巴勒斯坦國?
英國、加拿大、澳洲與葡萄牙在21日承認巴勒斯坦國,是為表達對加薩戰爭不滿,同時也是為了推動兩國方案,此舉引發以色列強烈反應。
聯合國大會22日將舉辦一場針對加薩戰爭的特別峰會,目標也是推動重啟「兩國方案」,讓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可在同一片土地上並存,作為解決數十年衝突的解方。
在這場會議上,預計會有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與馬爾他等國加入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行列。
為什麼多國紛紛承認巴勒斯坦國?
路透報導,近期歐洲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聲明,多半是不滿以色列在加薩持續的軍事行動。根據哈瑪斯掌控的加薩衛生部,該行動已造成超過 6.5 萬人死亡,但國際研究人員估計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更高。聯合國「被佔領巴勒斯坦領土獨立國際調查委員會」15日就發表報告,認定以色列正在加薩犯下種族滅絕罪。
然而,以色列與主要盟友美國否認這份報告,還譴責任何承認巴勒斯坦建國的計畫,聲稱這等同於「獎勵恐怖主義」。
目前共有多少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
根據《衛報》報導,加上近期已承認以及表態未來將承認的國家,將有聯合國147成員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讓未承認的美國、日本、南韓、緬甸等國成為少數。
台灣也被列入「承認國家」?
根據巴勒斯坦自治政府X帳號22日分享的照片,他們用綠色色塊標出「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其中台灣也被塗上綠色。疑似與中國被列成同一國家。
巴勒斯坦國在X上的帳號貼出一張承認國家的地圖,其中台灣也被劃入。(圖/翻攝自IG @Palestine_UN)但根據《衛報》根據聯合國與巴勒斯坦外交部資訊所做的圖表,該報用不同顏色標出不同時期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聯合國成員國」,同時並特別註明,未被聯合國承認的領土以深灰色標註,台灣則為深灰色,且並未被劃入「承認國」。
《衛報》根據聯合國與巴勒斯坦外交部資訊所做的圖表,台灣被以深灰色標註為「非聯合國成員國」,且並未被劃入「承認巴勒斯坦國」行列。(圖/翻攝自《衛報》網站)德國之聲提供的地圖也與《衛報》差不多,雖未特別解釋台灣並非聯合國成員國,但同樣也未將台灣標記成「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
德國之聲提供的地圖未將台灣標記成「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圖/翻攝自德國之聲網站)台灣外交部如何回應?
外交部22日也針對此事回應,指出巴勒斯坦與中國1988年建交,雙方在2023年6月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勒斯坦國關於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其中巴方稱堅定奉行「一中原則」,認為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重申不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巴勒斯坦常駐聯合國觀察員代表團(Permanent Observer Mission of the State of Palestine)22日更在社群平台X發布承認巴勒斯坦的全球地圖,基於其「一中原則」,逕自將我國納入中國,將「台灣」標示為已承認巴勒斯坦,顯示對我國主權的不尊重。
我國政府現階段暫無承認巴勒斯坦的規畫,惟將持續關注國際情勢發展,並呼籲巴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能與我國進行友好接觸。
外交部表示,台灣長期在全球做出重大貢獻,卻因中國蓄意扭曲聯大第2758號決議,長年阻止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的組織和活動。因此也呼籲聯合國公正對待台灣,期待請各國出一份力(Chip in),承認台灣在世界舞台上應有的地位,並接受台灣能作出的貢獻。
支持巴勒斯坦國是政治作秀?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即便是支持巴勒斯坦的人士也認為,若沒有實際行動,單純承認巴勒斯坦建國是不足的。
位於被佔領西岸拉馬拉(Ramallah)的「巴勒斯坦公共外交研究所」倡議總監拉澤克(Ines Abdel Razek)在 8 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西方國家擁抱象徵性的姿態,而巴勒斯坦人卻既得不到正義,也得不到建國,只剩下現實與國際表演之間不斷擴大的鴻溝。」
《衛報》專欄作家瓊斯(Owen Jones)則在17日寫道:「針對以色列採取的每一項行動都是表演性的,目的只是為了壓制來自民眾的行動呼聲。」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駐聯合國主任高文(Richard Gowan)本周在美國智庫《Just Security》期刊撰文指出,外交官擔心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會對承認浪潮作出激烈回應,「納坦雅胡總理……長期以來就有無視聯合國其他成員立場的紀錄。納坦雅胡上周才宣稱『不會有巴勒斯坦國』,因此外交官憂心會演變成更難解的情境:可能會以宣布正式吞併巴勒斯坦部分領土來回應承認過程。」
外界擔心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以「併吞巴勒斯坦部分領土」手段來回應各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舉動。(圖/翻攝自美國白宮粉專)承認可以帶來和平?
僅僅承認巴勒斯坦國,顯然無法停止以色列在加薩的戰爭。
以色列《國土報》(Haaretz)專欄作家李維(Gideon Levy)在8月主張:「承認是一種錯誤的替代手段,真正該對一個持續實施種族滅絕的國家採取的是抵制與懲罰措施。承認是空洞的口頭服務……這不會阻止種族滅絕,只有國際社會採取實際行動,才能制止。」
法律專家則指出,這兩個議題是分開的。無論巴勒斯坦是否被承認為國家,國際法已經要求其他國家必須盡一切可能阻止種族滅絕的發生。
外交上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承認巴勒斯坦國能夠在現有的國際外交、官僚與法律架構內,為推動停火提供更強有力的論據。
埃及政治分析家奧夫(Omar Auf)在《全球事務開羅評論》(The Cairo Review of Global Affairs)2025年秋季刊中指出,巴勒斯坦官員曾在1989年試圖加入《日內瓦公約》但遭瑞士拒絕,理由是巴勒斯坦國的存在仍存有「不確定性」。
日內瓦安全政策中心的和平談判專家巴爾雅各布(Nomi Bar-Yaacov)今年 8 月接受德國之聲(DW)訪問時表示,「承認巴勒斯坦國不會立即改變任何事,但會讓巴勒斯坦人在談判中擁有更大的籌碼,因為當你在『國與國』之間談判,這與一個國家與一個未被承認的國家或僅被視為實體的談判完全不同。」
雙邊承認可被視為一種外交升級。承認國(如法國或比利時)必須重新檢視與巴勒斯坦的關係,以及對其的法律義務。這也可能導致對以色列關係的重新審視。
澳洲國立大學中東政治經濟講師伊克泰特(Anas Iqtait)在8月為總部位於杜哈的中東全球事務委員會發表的刊物《Akfar》撰文指出:「承認不是政策,它只是開端。真正的工作隔天才開始。」
承認是一個好的開端?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中東與北非計畫的高級政策研究員洛瓦特(Hugh Lovatt)指出,承認本質上確實非常象徵性,「但象徵性不一定是壞事。考慮到承認的國家,尤其是法國與英國,這是一種對巴勒斯坦人權利與自決的重大重申:免於佔領的權利、建國的權利等等。」但他強調,象徵性措施必須搭配實際行動。
歐盟外交政策主管卡拉斯(Kaja Kallas)17日在布魯塞爾的記者會上,鼓勵成員國提高部分以色列商品的關稅,並制裁「屯墾者」與兩名以色列高級政治人物。布魯塞爾的一個消息來源向德國之聲表示,先前反對停止歐盟對資助以色列科研的義大利,也可能很快就會撤回異議。
洛瓦特認為,承認應該被看成是一個前進的軌跡,「我們或許不會明天就達到目標,但方向是明確的。」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