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大象醫師」周維薪:守住健康源頭 讓醫療回歸初心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在醫療體系不斷面臨挑戰的當下,如何讓醫療回歸初心,守護健康源頭,成為醫界與社會的重要課題。受訪於根據英國國際媒體《The Icons》艾肯仕名人誌報導的「大象醫師」周維薪醫師,以自身的行醫歷程與理念,提出對未來醫療的深刻思考。他認為「醫療的使命,不只是延長壽命,而是讓人回到更好的生活狀態。」,以更健康的姿態走在人生路上。

「大象醫師」周維薪。(圖/周維薪提供)
「大象醫師」周維薪。(圖/周維薪提供)

周醫師的醫療旅程從內科病房開始。面對病人多在疾病末期求助,他深感醫療若僅止於搶救,便難改變結局。後來轉向婦產科,他在迎接新生命的現場感受到希望與感動,也重新體悟醫師的角色不只是救急者,而是守護健康的「守門人」,讓醫療往前推,在疾病尚未發生時介入,才是真正的價值。

一位末期癌症長者在臨終前寫下一封信,感謝周維薪醫師與醫療團隊一路的陪伴。(圖/周維薪提供)
一位末期癌症長者在臨終前寫下一封信,感謝周維薪醫師與醫療團隊一路的陪伴。(圖/周維薪提供)

他回憶,曾在血液腫瘤科遇見一位癌末修行人,對方以佛法智慧提醒:「追隨你所熱愛的事,才有力量前行。」這份叮嚀成為他轉向婦產科的契機。另一位婦幼醫院主任也以身作則,教他專業與生活需平衡,「連自己都顧不好,又怎能長久照顧別人?」這些啟發讓他確立醫者要在熱愛與自我照護間取得平衡。多年臨床經驗中,周醫師親眼見過「太晚」的代價,孕前健康被忽略導致母嬰危機、紅斑性狼瘡患者因病情失控失去胎兒、子宮頸癌病人錯過預防時機。他深信:「預防不是口號,而是一套該落實於臨床的方法。」因此,他致力推動「前移醫療」,讓醫療重心從治療轉為預防。

周維薪醫師認為,治療不應只是開藥,而是陪伴病人走向「不必依賴藥物」的生活。(圖/周維薪提供)
周維薪醫師認為,治療不應只是開藥,而是陪伴病人走向「不必依賴藥物」的生活。(圖/周維薪提供)

在婦產科領域中,周維薪融合營養學與功能醫學,提出整合式健康方案。「我要教病人不只是該吃什麼藥,而是怎麼做才不需要藥。」他依照個人狀況設計飲食、運動與營養計畫,幫助病人從根源恢復健康。許多案例證明,早期介入比藥物治療更能帶來長久改變。周醫師的診間也不只是冷冰冰的檢驗室,更是傾聽與理解的空間。他認為醫病關係是一場協作,「當病人被理解,改變就不再是壓力,而是主動選擇。」

談起「大象醫師」這個稱號,周維薪笑說,大象象徵溫柔與堅韌,是他理想中的醫者樣貌——能傾聽、能承擔,也懂得在生死之間保持從容。「或許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能守護它的厚度」。面對健保體系壓力與醫療資源挑戰,他強調,唯有讓醫療前移,從預防開始,才能守住社會整體健康。未來,他將持續推廣功能醫學與女性健康課程,將醫師角色從「治療者」轉變為「療癒者」,以溫柔與堅韌並存的信念,陪伴更多人走得更遠、更自在。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新台派上線 20251007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