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川習會未提台灣!學者曝「不談就是種信號」 川習各自盤算揭秘

政治中心/林昀萱報導

2025年川習會。(圖/翻攝白宮官方YT)
2025年川習會。(圖/翻攝白宮官方YT)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30日在南韓金海空軍基地進行會談,「川習會」歷時約1小時40分鐘結束,後續影響受到全球關注。川普透露會中完全沒有談到台灣問題,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直言,「不談」本身就是一種信號。

翁履中認為此次川習會看似氣氛熱絡,實則更像一場「確認會」,而不是一次試圖「突破」的峰會,雙方各自帶著劇本上場,兩人都各取所需,拿回一些政治資本,但真正的結構性矛盾完全沒動,「川普要成績,北京給面子」。他認為,此番會談北京給了川普一點「面子」,卻沒給他真正的「籌碼」,台灣議題沒說出口不代表不存在。

翁履中直言:「對了解中美互動的人來說,『不談』本身就是一種信號。」對北京而言,當前首要任務是「穩定交流氣氛、重塑國際信任」,既然中國對自身國力更有信心,就不急著拿台灣議題開刀。對川普而言,台灣是「高風險、低收益」的話題,一旦處理不好,會得罪北京、又引起台北緊張,不如避談。所以,雙方選擇「經濟優先、政治延後」的互動,也是一種暫時的「戰略冷卻」。北京要維穩市場,華府要避免摩擦。這次川習會的真正目的,是「止血不對抗、降溫不退讓」。

官方表示,川習會未提台灣仍引起多方討論。(圖/翻攝自Pixabay)
官方表示,川習會未提台灣仍引起多方討論。(圖/翻攝自Pixabay)

翁履中提醒,作為政策決策者,面對國際局勢,台灣只能針對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而不是只討論最樂觀的劇本。北京的沉默,也可能是一種戰略耐心。它未必是退縮,而是選擇「等對手自亂」。當中國的戰略節奏進入「穩步推進」階段,它或許認為,等美國陷入內部政治混亂或選舉焦慮,再提出要求,籌碼反而更大。「所以,不提台灣,不是放棄;而是把這張牌留到更有利的時刻。」他為睽違六年的川習會下「短期止痛,長期拉扯;經濟降溫,政治升溫」的註解,芬太尼、大豆、稀土這些議題都只是可交易的籌碼;而科技、軍事、台灣問題,才是無法交易的矛盾。

翁履中點出這場會談的本質,是兩大強權「換了一種不著痕跡的對抗方式」,讓外界去揣測美中競爭。「這場競爭沒有結束,也不太可能這麼快分出高下,但雙方進入了『帶笑的冷戰』階段。川習各自笑容背後,盤算的都是雙方該如何延續這場拉鋸。」

#「川習會」釜山登場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1031 LIVE 三立新聞直播-晚間新聞總整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