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唐家興報導
情理與法理的衝突!張扣扣案當時震撼社會。(圖/翻攝自微博)死刑存廢議題向來備受爭議,近來,有網友上傳「張扣扣為母報仇案」,引起熱烈討論:有人說張扣扣是條漢子,有人認為法律不能為私人復仇開例外;該案件自 2018 年曝光後,持續在中國社會掀起巨大爭議。一名在童年目睹母親身亡的少年,將仇恨埋藏心底 22 年,最終在除夕當日選擇以極端方式報復,讓這起悲劇再次成為社會震撼彈。
童年的傷口從未癒合
張扣扣 1983 年出生於陝西漢中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雖然家境清貧,但他有愛自己的爸爸媽媽,還有一個十分疼愛他的姊姊,一家四口相依為命,他始終認為那段日子是他生命中最單純快樂的時光。然而 1996 年 8 月的一場衝突,永遠改變了這個家庭的命運。
有網友上傳「張扣扣為母報仇案」,引起熱烈討論。(圖/翻攝自抖音)親眼目睹母親遇害 仇恨種子深植心底
1996年8月27日,年僅13歲的張扣扣和往常一樣跟母親汪秀萍,姊姊張麗波一起出門散步。按照慣例,他們會先在屋子周圍繞一圈,然後步行到村子裡的溝渠旁洗腳。張扣扣快樂地在溝渠旁玩著水,此時的他還不知道,在半小時之後,他的整個人生都會被改寫。
「扣扣、麗波,穿好鞋子,咱們回家啦。」汪秀萍是個大嗓門的農村婦女,她招呼孩子的聲音路過的人都能聽見。張扣扣聞言乖乖地把鞋子穿好,牽著母親的手準備回家。不料在回家的路上,汪秀萍一行三人遇到了村子裡姓王的一戶人家,兩家人不知怎麼起了衝突。由於誰都不肯退讓一步,這場禍事很快便由語言衝突升級為肢體碰撞。
過程中,張扣扣親眼見到母親遭到暴力攻擊;王家的漢子仗著自己有身體優勢,抓住汪秀萍不放,王自新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把汪秀萍按在地上毆打,還大聲叫囂著:「給我往死裡打,打死了我抵命。」,氣焰十分囂張,最後汪秀萍被活活打死。
看到母親慘死,張扣扣上前跪在母親身前。「媽媽,我一定要替你報仇。」 13歲的張扣扣哭得撕心裂肺,悄悄在心裡發下了誓;而這場悲劇也震動全村。
然而,判刑的時候,法庭卻認為,造成汪秀萍死亡的罪魁禍首,是當時年僅十七歲的王自新的三兒子,王正軍。經過審理,王正軍被判處7年有期徒刑,王家需要賠付張家人民幣9639元的賠償費
但對此判決,張家完全無法接受,除了人民幣9639元的賠償費太少外,最大的爭議就是真正用棍子打死汪秀萍的不是王正軍,而是他的哥哥王富軍。張家認為王正軍替王富軍頂了罪,目的就是利用未成年人的身分減輕刑罰。事實上,最後王正軍僅僅只坐了三年半的牢就被放了出來,整個判決在當地引起大量議論。
張扣扣自此性格大變,沉默寡言,成績下滑,並在國中畢業後離開學校。
參軍兩年:他說那是為了「變強」
立志強身,只為等待有朝一日討回公道:2001 年,張扣扣成功通過徵兵考試。他對外說是因為「喜歡軍裝、想當軍人」,但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想再像 13 歲那年一樣無力。兩年的軍旅生活讓他變得更冷靜、更自律,但仇恨也在心裡越燒越旺。
張扣扣成功通過徵兵考試。(圖/翻攝自微博)退伍後,他選擇離鄉工作,不願與仇家生活在同一條村路上。他在廣州從事基層工作,收入不高卻仍固定寄錢回家,默默承擔起家庭責任。
返鄉後心境崩塌:兩個家庭的不同命運
2017 年他再度回村,發現王家生活寬裕、房屋更新,而自己依舊孓然一身。這種強烈落差,點燃了他長年壓抑的情緒。
除夕行動:一把刀,三條人命
多年壓抑的情緒, 終於在過年前夕全面爆發;2018 年大年三十,張扣扣聽說王家兄弟會出門祭祖,心中認為機會已到。他戴上口罩與帽子,手持事先準備的刀具,在必經之路上等待。隨後,他接連對王家兄弟與其父親進行攻擊,造成三人死亡。過程中,他並未攻擊其他無辜者。案發後,他離開王家院落,於隔日清晨主動前往派出所投案。
張扣扣案一審現場。(圖/翻攝自百度百科)投案後的審判:輿論兩極,法律立場不變
這起案件迅速引爆全國討論:有人認為他是被迫承受 20 年傷痛的悲劇者;也有人強調法律不能為私人復仇開例外。
法院在一審、二審最終都認定其行為構成極其嚴重的故意殺人罪,依法判處死刑。執行前,他的家人前往探望。張扣扣面色平靜,只對父親說了句:「爸爸,沒事的。」2019 年,這起震動社會的案件正式落幕。
張扣扣被判處死刑,社會意見兩極。(圖/翻攝自抖音)社會反思:悲劇不應再次發生
情緒能理解,但法律底線不能退讓;張扣扣案之所以引發激烈辯論,是因為它牽涉到家庭悲劇、司法信任與復仇情緒三重議題。但法律界普遍認為:不論動機如何,生命不能由個人裁決。
倘若人人以「正義之名」行私人報復,社會秩序將不復存在。這起案件成為深刻的前車之鑑,也提醒外界:家庭悲劇需要制度矯正,而不是讓下一代承受永無止境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