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張尚辰報導
古人認為立冬寒氣重,身體容易不適因此要補冬,建議喝羊肉爐或薑母鴨來補氣血。(圖/資料照)「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代表著冬季自此開始,今年時間落在本週五(11月7日),立冬也有許多傳統習俗,其中「拜祖先、吃湯圓」代表著闔家團圓、「吃餃子」則代表立冬為秋冬交替的節日。對此,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在臉書粉專發文,列出7個立冬的傳統習俗,希望民眾可以健康、快樂的過冬。
1.立冬一般俗稱要補冬
古人認為立冬寒氣重,身體容易不適因此要補冬,建議喝羊肉爐或薑母鴨來補氣血。
2.立冬拜祖先
立冬可拜祖先感謝祖先一年幫忙,拜完後可以吃湯圓,代表家家團圓。
3.吃餃子
古人流行在立冬吃餃子,因為立冬為秋冬交替的節日,因此「交」替就成為「餃」,故用餃替吃餃子就代表節日交替。
6.吃甘蔗
古人有些擔心喝補氣湯與食物會上火,因此就有人開始以吃甘蔗來替代進補,然而冬天也是一年最後節氣,選在立冬吃甘蔗也有倒吃甘蔗的意謂。
另外在福建、潮汕一代的人,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因此立冬更要吃甘蔗與炒飯。
7.立冬吃生蔥
立冬吃生蔥,古人立冬能吃蔥能讓身體散發體汗,使體的陰氣能隨著汗液排出,如此一來氣血循環就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