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新聞幕後/看跌輝達和Palantir 大賣空狂人再出手為哪樁?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電影《大賣空》男主角之一Michael Burry近期對輝達和Palantir出手。(圖/翻攝Nvidia官方YT)
電影《大賣空》男主角之一Michael Burry近期對輝達和Palantir出手。(圖/翻攝Nvidia官方YT)

2008 年金融危機前夕,Michael Burry 是少數敢逆勢押注美國房市泡沫的基金經理人。他觀察到銀行大舉發放次級房貸,信用品質急速惡化,卻被打包成看似安全的房貸支持證券(MBS),再層層包裝成 CDO 販售給全球投資人。當時的金融體系像一座建立在槓桿與信任上的紙牌屋。Burry 透過購買「信用違約交換(CDS)」合約,實質上為房市崩潰買下一張保險。根據美國國會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FCIC)報告,他是最早在官方層面留下紀錄的「做空美國房市」實例之一,最終在 2008 年危機爆發時獲得數億美元回報,也因此成為《大賣空》(The Big Short)的主角原型。

十七年後,這位傳奇醫生出身的投資人又出重手,根據 SEC 最新第三季度(Q3)的持倉報告,Burry 旗下 Scion Asset Management 手中持有兩筆巨大看跌期權:一是針對Palantir 整整 500 萬股(名義價值 9.12 億美元,相當於股價歸零可賺 9.12 億);二是 針對輝達 整整 100 萬股(名義價值 1.87 億美元)。兩筆合計佔 Scion 持倉 79.8%,明確押注 AI 熱潮估值修正。

為何他還要這樣做?Burry 認為當前的 AI 市場正重演過去泡沫結構。根據他本人 X 貼文,他警告 AI 產業正形成「迴圈交易」。也就是晶片設計商、雲端服務商、AI 軟體平台互相投資、互相拉抬估值:輝達提供運算核心給 OpenAI 與 Oracle 雲端,再藉由合作敘事推動市場對 AI 需求的無限想像;企業再以這些想像籌資、擴產、回頭採購更多晶片。這與當時2006年銀行、評級機構、CDO 基金相互背書的生態如出一轍。

他也引用兩個官方數據風險:包括雲端成長放緩,例如Oracle 剩餘履約義務(RPO)由 57% 降至 41%,Azure 由 35% 降至 31%;科技資本開支已達「網路泡沫」水平,CapEx 占 GDP 比重達 4.8%。

美東時間 11 月 4 日(台灣時間 11 月 5 日凌晨):Palantir 、輝達雙雙收跌。Palantir 執行長 Alex Karp 在 CNBC 節目上氣炸回嗆Burry:「這些空頭瘋狂、不懂我們的現金流與政府合約!我會在他們錯的時候跳舞!」公司第三季營收年增 63% 至 11.8 億美元,獲利率亦超過市場預期。

然而,就像當年金融危機時他能洞察先機一樣,Burry不是預言家,他專注風險結構分析。他 2008 年看見信用斷裂,2025 年看見估值膨脹。他再次用「有限權利金換取無限下跌空間」的看跌期權,重演當年 CDS 的邏輯。十七年前,他問的是「房市的風險誰在承擔?」;如今,他只是換了一個問題則是「AI 的估值誰在買單?」對投資人而言,他的動作提醒兩件事:包括敘事與現金流的落差終將被現實修正及當市場把「一切都仰賴它」掛在嘴邊時,風險正達高點。從房市泡沫到 AI 泡沫,Burry 只問一句:「當所有人都相信未來永遠更好,誰會問,萬一錯了怎麼辦?」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解約新壽迎輝達 蔣萬安赴議會專案報告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