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綜合報導
補充保費爭議一事,陳時中說還要多和社會、專家學者參與討論。(資料照/記者盧素梅攝影)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拋出補充保費改革規劃,其中針對租金、利息、股利採「結算制」引發反彈,政院指示衛福部暫緩規劃。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今(8)日受訪表示,衛福部方向概念沒錯,但結算制「新台幣2萬元門檻太低」;至於是否政策「轉彎」,事實上過去10幾年都在討論,額度必然要思考。
石崇良5日拋出啟動《全民健康保險法》第31條修法,在不漲健保費下提出「補充保費」三大改革,包括:股利、利息、租金所得改採「年度結算制」、單筆扣繳上限1000萬提高到5000萬、高額獎金扣費門檻調整為最低工資的四倍。預計可為健保增加100至200億元收入。未料,報導一出立即引發外界反彈,石崇良6日中午召開臨時記者會說明政策;但到了當日晚間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行政院長卓榮泰已指示衛福部暫緩規劃。
陳時中今日出席「2025台灣社區整合照顧研討會」接受媒體訪問,對於石崇良補充保費爭議一事,他解釋補充保費就是補充性質的保費,相對多的資本利得算進來分擔保費,「概念沒有錯,只是門檻2萬元太低」,這樣就是樣讓小資族來負擔,所以如果要算成總所得,門檻要拉高到一定程度才合理。
陳時中也為石崇良緩頰,補充保費改革規劃不是政策宣布,只是專訪時透露方向,結果就有這樣的議題。「說2萬元起徵是因為過去是2萬元」,如果要算成總所得,門檻要拉高一定程度,才較合理。他說基本上健保是社會保險制度,除量能負擔,還有「劫富濟貧」精神,如果讓貧者一起負擔,恐怕與健保精神衝突;至於怎麼樣的額度才適合,還要多和社會、專家學者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