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台北市路邊停車格明年起停超過15天就會被拖吊。(圖/報系資料照)
台北市車位供需長期失衡,久停車輛常被詬病占用資源,造成民怨。為解決此問題,市議會法規委員會日前初審通過修法草案,將「久停」定義由原先的30天縮短為10天,貼出公告後5天即可執行拖吊,並計劃於2026年初正式實施。
台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說明,過去因久停車輛的拖吊作業門檻較高,加上民眾投訴日增,促使北市參考新北與桃園做法,調整相關標準。修法後,拖吊費用將從現行的900元上調至1500元,車輛每半天的保管費亦由100元翻倍為200元。新制上路後,將可望提升停車位周轉率,改善市容與交通秩序。
根據停管處統計,台北市每年平均有80至90輛車因久停遭拖吊,另有約500至600輛遭張貼「紅單」警告。對此,停管處提醒民眾,如計劃長期停車,例如出國期間,可預先購買月票型停車服務,避免因違規久停而受罰。
不過,此一修法也引起部分民眾質疑,認為若因出國等合理原因導致久停,被拖吊恐有失公平。有市民表示:「你要長期停車,應該自己事先找好車位,買車也該預設這點。」
除久停規定調整外,市府也同步強化對電動車充電設施的監管。依2024年9月14日起生效的規定,公有路外停車場的電動車充電格位需達總格位2%以上,民營停車場則須達1%以上,否則將面臨9000元至9萬元罰鍰,並無法換發營業證照。
然而,議員李明賢點名SOGO、威秀等22處民營停車場尚未達標,且營業證照即將於年底到期,質疑市府稽查作業進度是否到位。對此,停管處長劉瑞麟回應,將釐清個別業者是否已申請換證,如發現無照營業情形,將限期要求改善。
台北市停管處管理及職安科科長楊遠明也補充,目前業者實際處理拖吊作業的平均成本約為1400元,與民眾支付的900元存在落差,市府每年需額外補貼約3000萬至4000萬元。此次費用調整,亦是為減少財政負擔,讓使用者支付相對合理成本。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