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信不一定快樂 川普課台稅率兵推情境曝光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美對台稅率影響到經濟發展。(圖/資料照)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2025年4月2日起,美國總統川普啟動所謂「對等關稅」政策,試圖以10%的基準關稅作為起點,並根據各國對美貿易逆差額外加徵關稅。這套機制下,日本面臨24%、歐盟20%、台灣則高達32%的加徵稅率。當初川普政府為爭取談判空間,暫停關稅執行90天,談判期限將於7月9日到期,但目前僅英國與越南完成協議,我國經濟部長郭智輝稱台灣尚在談判,美方已說將於美東時間7月7日中午開始向發出關稅通知函,預告將於8月1日正式生效。

玉山投顧報告指出,在各國談判進度方面,日本態度積極,7月3日由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誠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進行通話,核心訴求是希望汽車產業能豁免高關稅,以避免對其出口構成衝擊。然而川普已放話,若無協議,可能將日本汽車關稅進一步調高至30%甚至35%。南韓則面臨類似壓力,貿易部長呂漢久已表態考慮請求延長關稅暫停期,雙方至今尚未談妥,而總統李在明則公開強調將竭力減緩關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去中化 台灣參考越南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越南模式。越南與美國在談判中達成協議,不僅將一般貨物的關稅由原先預告的46%大幅降至20%,針對轉口貨物則課徵40%的高稅率,以回應美方防堵「洗產地」的要求。作為交換,越南承諾全面對美商品零關稅開放市場。這份協議雖有助提升越南出口競爭力,但也引發中國不滿,認為越南成為美國圍堵中國的轉口渠道。

至於台灣,面對32%的潛在加徵稅率,政府選擇以「零關稅」作為談判起點,展現高度合作意願,並釋出可能增加對美採購及投資的訊號,包括液化天然氣、軍購與農工業產品。若台灣採取與越南類似的策略,不排除將對美國汽車等商品逐步調降關稅,例如目前對美汽車17%的進口稅率未來可能下調,讓美國車在台灣市場更具競爭力。

超越南 我國出口恐受重創

市場普遍預期,台美最終談成的關稅水準可能落在10%到25%之間。若最終落在10%,可視為台灣談判表現亮眼,成功爭取到相對優惠的條件;若落在15%到20%之間,代表談判雖無驚喜,但至少維持與主要競爭國的平衡,不致於削弱出口優勢;一旦稅率超過20%,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勢必承壓;而若談判最終仍是32%的高稅率,則意味台灣雖付出不少代價,但實質獲得的讓利有限。

從這場談判可見,台灣不僅在關稅數字上與美國博弈,更必須在政治、能源、軍事及產業結構上進行戰略調整。接下來的幾周,台美談判如何落幕,將對台灣出口產業、物價與對外經貿戰略產生深遠影響。

川普 關稅 台灣 稅率 越南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