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生」機?睽違9年墊底生育率首回升 試管嬰兒成南韓夫妻熱門選項

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BBC 11日報導指出,在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南韓,儘管新生兒數量屢創新低,但各地的生殖醫學中心卻人滿為患。對許多渴望成為父母的南韓夫妻來說,這不僅是一場人生規劃的轉變,也反映出整個社會在面對生育困境時的另一種努力。

▲2024年南韓生育率久違多年,迎來微幅上升。(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網站)

試管療程求診者眾

36歲的首爾居民金美愛(音譯,Kim Mi-ae)去年11月開始進行第二次試管嬰兒療程。三年前她就曾靠這項技術成功懷上第一胎,早已習慣這條「耐心之路」,但她沒想到這次讓她真正震驚的,是診所裡誇張的等待時間。「我一月去診所時,真的覺得大家都把『生小孩』當成新年新希望!明明有先預約,結果還是等了三個多小時,」她無奈地說。

雖然南韓的總體出生率連年創下新低,但從2018年到2022年,全國接受生育治療的人數卻暴增近五成,達到20萬人次。僅去年,首爾每六名新生兒中,就有一名是透過生育治療誕生的。

年輕人想掌控人生 生育觀念悄改變

牛津大學教授哈波(Sarah Harper)指出,這波生育醫療熱潮背後,反映的是年輕世代對家庭規劃態度的轉變。「我們看到現在的年輕人習慣掌控自己的人生,」她說,這樣的掌控可能體現在單身女性主動凍卵,或是夫妻選擇試管嬰兒來助孕。

「過去,人們會比較接受生孩子這件事可能偏向順其自然,但現在的韓國女性會說:『我想規劃我的人生。』」

數字很殘酷 但出現微幅反彈

這對南韓政府來說無疑是好消息,畢竟當前的生育危機令人憂心。根據官方統計,南韓65歲以上人口已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新生兒比例則創下歷來新低。自2018年以來,南韓連年刷新全球最低生育率紀錄,2018年為每名女性0.98個孩子,2020年降為0.84,到了2023年甚至跌破0.72。

不過,今年出現了一道曙光,2024年生育率回升至0.75,這也是南韓九年來首次上升。「雖然只是小幅上升,但意義重大,」南韓開發研究院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崔瑟琪(音譯,Choi Seulki)表示。她強調,現在判斷是否為真正反轉仍言之過早,畢竟全球平均生育率是2.2,南韓仍遠遠落後。但「如果趨勢能持續,就可能代表年輕人對婚姻與育兒的態度正在改變」。

不是不想生,是「還沒準備好」

35歲的朴秀仁(音譯,Park Soo-in)過去對生小孩一點興趣也沒有,忙碌的工作讓她幾乎天天凌晨四點下班,「那時根本沒可能考慮生小孩,連結婚都不敢想。」直到兩年前結婚後,她換了份工時較正常的新工作,身邊也有越來越多朋友當爸媽。「看著他們帶小孩,慢慢就沒那麼怕了。而且我老公主動去查資料、研究孕期和生產,讓我覺得我們也可以做到。」

當她與先生遇到生育困難時,他們也選擇求助於生育治療。像他們這樣的家庭越來越多,專家預估這個產業在2030年前可能成長至20億美元(約新台幣585億元)規模。

人口資料局(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主席休巴(Jennifer D. Sciubba)指出,這是對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訊號,「這代表其實還有很多女性想要生小孩,只是遇到了障礙。」

▲職場的不友善,成了南韓女性對生育卻步的原因之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網站)

而在南韓,阻礙生育的不只是懷孕困難,還有制度和文化壓力。從傳統父權體制讓女性承擔大多數育兒責任,到過勞工時和高昂教育成本,都讓許多年輕人打退堂鼓。聯合國報告顯示,超過半數南韓人表示「想生但養不起」,女性平均初產年齡達33.6歲,為全球最高之一。

「回頭看,可能早點開始比較好。但現實是,我20多歲時根本沒有經濟能力去想結婚或生小孩,」朴秀仁說。金美愛的情況也差不多,她花了三年時間為結婚存錢,又花了四年準備養孩子。「大家的青春都用在讀書、找工作、準備人生,等到一切都準備好了,身體卻開始變老,心理壓力也變大。」

試管嬰兒不只辛苦,還很燒錢

選擇試管嬰兒(IVF)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場身心與荷包的考驗。「很難說IVF到底要花多少錢,因為每個人、每一輪都不一樣,」金美愛說,「這是一筆很大的、不確定的花費,真的會影響到你的財務狀況。」

為了刺激生育率,南韓政府大幅提高補助。目前首爾對凍卵提供最多200萬韓元(約新台幣4.3萬元)的補助;每輪IVF也補貼110萬韓元(約新台幣2.3萬元)。

但金美愛說,她今年1月花了超過200萬韓元做IVF,大多都是補助沒涵蓋的項目,像是營養品或額外檢查;而成功率不到一半的情況下,一次次治療就像把錢丟進深淵。

住在全羅道的37歲張世蓮(音譯,Jang Sae-ryeon)兩年前開始進行生育治療,目前已做了五輪試管,每輪平均花費150萬韓元(約新台幣3.2萬元)。「誰不希望一次就成功?但現實是,大部分人都要試好幾次,」她說。「沒有錢,你根本沒辦法繼續。這是事實,也是最讓人挫折的地方。」

職場不友善 

除了財務壓力,試管嬰兒療程對女性職涯也是一大挑戰。雖然法律保障療程請假,但許多女性表示實際上根本難以請假。

金美愛生第一胎時,整個IVF療程沒請一天假;張世蓮則說,她的同事要求她延後療程。「讓我覺得試管嬰兒療程根本無法跟全職工作並行,」她說,「所以我辭職了。但離職之後又沒收入,只好再找工作,如此循環。」即便如此,張世蓮仍未放棄生育夢。她提到早年兩次懷孕都以流產告終,仍讓她感到遺憾,「大家都說,當你有了孩子,你會體會一種無限的愛。對我來說,擁有一個與另一半一起建立的家庭,是人生最幸福的事之一。」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 南韓 韓國 生育 試管 嬰兒 結婚 職場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