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台師大抽血換學分!不只害貧血 醫揭後果:血管硬化、染病風險高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台灣師範大學爆出「女足被迫抽血換學分」事件。家醫科醫師洪暐傑指出,反覆抽血會導致血管內皮受損,長期下來恐釀纖維化,增加出血風險(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師範大學爆出「女足被迫抽血換學分」,除了每天抽血3次,執行抽血者甚至不是醫事人員,引發外界譁然。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對此表示,反覆穿刺抽血會造成血管內皮受損,長期下來血管會纖維化,增加出血風險,再來,沒有經過專業醫事人員執行,可能提高感染及血液傳染疾病的風險。

洪暐傑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指出,偶爾抽血對健康影響不大,但若是長期反覆穿刺,會導致血管內皮受損,進而纖維化,血管可能局部硬化(變脆),增加出血與穿刺困難風險。此外,若有些人凝血功能不佳,還會有滲血、瘀血的狀況,長期抽血也可能造成貧血,台師大每次抽血約5到10cc,以10cc來看,其中含有4到5毫克鐵質,若未從飲食補充,就可能釀貧血。

不只如此,頻繁抽血不只是身體層面的負擔,更可能引發心理壓力。洪暐傑說明,面對長期抽血,人容易感到害怕、緊張,容易產生暈針的狀況。另外,假若執行抽血者又並非醫事人員,扎針的位置可能不正確,若刺到動脈,可能血流不止,扎到神經則是神經受損,且非專業人士也不太可能遵照無菌原則,增加感染、血液疾病傳染風險。

洪暐傑以醫院抽血狀況為例,除非是極為特殊的病患,例如代謝、內分泌出問題,需要了解打藥前後的反應,才會多次抽血觀察,在一般情況下,抽血檢測都是集中在1次完成,醫事人員都會進行規劃,了解每一次抽血都是為了什麼目的,應避免非必要的抽血行為,更不可能出現一天抽3次,甚至連抽血14天的情況。

洪暐傑最後強調,關於執行醫學相關研究,都必須呈報研究目的,評估安全風險,並且要保護參與者,這些是人體試驗的相關規範。

師大抽血 台灣師範大學 抽血換學分 洪暐傑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