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怨「1日難撤離8千人」 他曝高雄經驗狠酸:是人家太強還是花蓮擺爛?
生活中心/林昀萱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下午發生溢流,大水灌入下游光復鄉釀重創,其中有10多名罹難者在強制撤離區被發現,縣府遭質疑未落實通知避難釀慘劇。有自稱縣府人員的網友不滿臨時要求撤離8000人,但粉絲專頁「高雄好過日」分享高雄過去預警性撤離山區偏鄉居民的經驗直言「沒有很困難」。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成災,引發外界質疑是否存在撤離延誤。不過一名自稱第一線的縣府人員的網友在Dcard論壇表示「林保署的九次通知一直在更改」,稱原本通知建議撤離600人一直到22日臨時改為撤離8000人:「縣長執政8年也不是白痴,大家都知道怎麼撤離,但你到21號晚上內政部才確認要撤離多少人和範圍,我們警消是神仙嗎?一天撤8000人,你有本事你來啊!」名嘴朱凱翔也在臉書粉專「不演了新聞台」痛斥:「2個月的時間,都說只要撤600人,潰堤前30小時,說要撤8000人!」
不過,臉書粉絲專頁「高雄好過日」分享高雄經驗直言「即時撤離沒有很困難」,指出高市府的氣象災害新聞稿,除了大家最關心的是否上班課,總是一定會有預警撤離相關訊息與進度,至少今年就有四次比較大規模的撤離,分別是7月6日因應颱風丹娜絲來襲、7月28日受西南氣流影響南部大雨不斷、8月12日楊柳颱風逼近以及9月22日樺加沙颱風來襲。從這些高雄幾乎每次颱風、豪雨的基本動作可以注意到幾件事:
1. 只要有致災性氣象事件,農業部水保署發布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警戒時,高雄做法是「黃色警戒」就會開始預防性疏散撤離,不會到紅色警戒才動作。
2. 對於孕婦、慢性病患等需要照顧者,高雄市府會優先擴大預防撤離。
3. 從發布警戒到撤離,最快1個小時就能完成,也就是從高潛勢區域人員造冊、民政警政系統挨家挨戶通知、避難所的建立與交通引導,這些都已經相當純熟,幾乎是一有狀況就可以反射性動作。
4. 由於今年夏天雨量很大,撤離的次數與時間也久,影響範圍也大,也因此少數居民不免有反彈,覺得高雄市府浮濫放假、大驚小怪的網路上也都有,但經過莫拉克等教訓,市府的防災標準一向是抓比較嚴。因此近年已經極罕見「因為沒有撤離而遇難」的案例,去年幾次破紀錄的強颱也是財損嚴重,但生命損失相對輕微。
「高雄好過日」表示,對比這次花蓮,林保署在22日上午7時已經發布紅色警戒,請花蓮縣府立刻「強制撤離」當地居民。但一直到23日下午發生災難,長達近1天半的時間,花蓮縣府都沒有完成動作。「高雄黃色警戒1小時就把人全部都載走了,花蓮紅色警戒30小時卻缺乏危機意識,這就是最明顯的差別!」
律師林智群也分享「高雄好過日」貼文表示:「有一個自稱花蓮縣政府的人的文章,說中央臨時要求撤離8000多人,根本沒辦法負荷!現在一堆網軍開始洗這個文章。我們看一下高雄市(也是一堆山地鄉)的撤離速度,四次颱風預警性撤離,每次約2000人,高雄市1個小時就撤離完畢。然後你花蓮縣跟大家說,給你32小時(從9/22早上7時至事發時9/23下午3時),要撤離8000人有困難?是高雄市政府人員太強?還是花蓮縣政府在擺爛?如果真的有執行強制撤離,怎麼光復鄉馬路上還一堆人?全聯還正常營業?」「明明知道颱風要來了有堰塞湖的危機,縣長還安排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