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瘧疾!人類成功讓蚊子不孕 科學家警告:蓄意滅絕須謹慎
編譯曾宜婕/綜合報導
導覽目錄:
蚊子未來有可能消失在世上!《華盛頓郵報》日前報導,以減少瘧疾傳播為目標的非營利組織「目標瘧疾」(Target Malaria)已經引進讓雌蚊子無法生育的變種基因,多位科學家肯定將帶有變異基因的蚊子野放到自然中,有可能成功讓蚊子滅絕。但許多生物倫理學家表示,有意的滅絕只有在極為罕見的情況下才能被接受,即使是微生物層面也必須要慎重討論。
植入變種基因讓蚊子滅絕
《華郵》6月報導指,抑制「瘧疾」是生物學家們目前的主要目標,西蒙尼和同事正在尋找減少比亞瘧蚊數量的方法,因為這種蚊子會散播致命的疾病。科學家們在實驗室引進一種變異的基因,它可以讓雌蚊的後代沒有功能性卵巢,導致無法生育,雄蚊子後代也可以攜帶這種突變基因,但生理上不會受到影響。
當雌蚊從父母雙方繼承變異基因後,雌蚊在死前都無法產下後代。另外,當帶有變種基因的雌蚊和雄蚊和其他蚊子交配時,也會進一步傳播變異基因,直到世界只剩下無法生育的雌蚊,蚊子終將滅絕。
西蒙尼表示,希望能夠在未來5年,將實驗室中已經植入變異基因的蚊子野放到自然棲息地中。這項研究獲得各界大力支持和贊助,其中甚至包含由比爾蓋茲(Bill Gates)創辦的蓋茲基金會(Gates Foundation)。
蚊子是地球上最致命的物種
眾多野生資源倡議者在保護動植物免於消逝危機的同時,蚊子是少數被認為值得被滅絕的物種,蚊子不像大型動物具有攻擊性,但卻是地球上最致命的昆蟲。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2023年有近60萬人死於瘧疾,多數案例都發生在非洲。喬治華盛頓大學生物倫理學家恩德貝勒(Paul Ndebele)甚至形容,每天非洲的死亡人數近似於「兩架波音747撞擊力馬札羅山」。
昆蟲學家比隆吉(Krystal Birungi)指出,儘管民眾對於變異蚊子有一些誤解,例如被帶有突變基因的蚊子叮咬會造成不孕,但要說服民眾接受變異蚊子並不難,因為他們正生活在一個兒童因蚊子面臨死亡危機的區域。
警告:有意滅絕生物極罕見,須慎重
位於紐約的海斯廷斯生物倫理中心(the Hastings Center for Bioethics)以及亞利桑那州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召集了一群生物倫理學家,探討故意讓生物滅絕的潛在隱憂。在今年5月發出的《科學》期刊中,生物倫理學家們指出「有意的讓生物滅絕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被接受,但這種情況極為罕見」。
生物倫理學家指出,目前最有可能被完全根除的物種是新世界螺旋蠅 (New World screwworm),這種寄生蟲會在傷口中產卵,以人類和牲畜的肉為食,感染後不只難以治療,還可能導致緩慢且痛苦的死亡。
高級研究學者凱布尼克(Gregory Kaebnick)表示:「即使是微生物層面,也會納入討論範圍,我們不贊成基於人類的慾望重塑世界。」報導指出,目前還不清楚蚊子對於生態系重要程度為何,現階段已經有研究嘗試找出青蛙或其他物種是否能夠以其他替代物種為食。在期刊上共同參與討論的學者普雷斯頓(Preston)表示:「透過基因突變的確有可能根絕全球的蚊子,但這還是太過冒險了。」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