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震撼彈:中國晶片僅落後「奈秒」!AI軍備競賽進入「超車」倒數
國際中心/程正邦報導
全球人工智慧(AI)晶片的軍備競賽已加速白熱化。在美國強力實施出口管制的背景下,中國的晶片自主化進程不僅沒有停歇,反而被視為爆發出驚人的追趕力。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近日在9月的「BG2科技與商業播客」中,對此發出了極具份量的警告。
晶片巨頭的警鐘:中國人才庫與競爭力不容小覷
黃仁勳直言,中國在晶片技術研發上與美國的差距,可能僅是「奈秒(nanoseconds)」的時間。奈秒為十億分之一秒,這個微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時間單位,強烈暗示了中國在技術上逼近美國水準的速度與潛力。他盛讚中國擁有龐大的人才庫與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同時公開呼籲美國政府不應過度限制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否則可能危及美國在AI領域的長期主導地位。
黃仁勳的警語並非空穴來風。過去一年,中國科技產業動作頻頻,展現出「舉國體制」下全力衝刺 AI 自主的決心,軟體突圍和硬體方面都讓世界為之驚嘆。
軟體突圍:DeepSeek的低成本震撼
2024年初,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推出對標OpenAI ChatGPT的產品,宣稱其部分開源模型(如DeepSeek-R1)的訓練成本僅需數十萬美元,遠低於OpenAI執行長奧爾特曼(Sam Altman)估計的「上億美元」級別。儘管訓練成本數據在業界引發爭議,奧爾特曼曾質疑「好像少了好幾個零」,但DeepSeek展示出中國AI企業在高昂晶片限制下,仍能透過軟體和演算法優化來大幅降低AI模型開發門檻的能力,在矽谷投下震撼彈。
硬體反擊:華為、阿里巴巴、騰訊集體押注
在硬體方面,中國本土替代的腳步也持續加速,華為(Huawei)罕見地公開了其昇騰(Ascend)AI晶片為期三年的宏大計畫,目標是在2027年推出更先進的產品,並藉由其Atlas超節點系統,宣稱能以「數量壓倒敵軍」的方式,削弱輝達的霸主地位。 阿里巴巴(Alibaba)宣稱其新晶片效能已可媲美輝達的降規版 H20 處理器,且耗能更低。擁有微信的騰訊(Tencent)也表態將積極響應政府政策,改採中國本土晶片。另外,新興勢力崛起,包括MetaX、寒武紀科技(Cambricon Technologies)等本土廠商也快速入場,特別是寒武紀股價曾在三個月內翻倍,在資本市場掀起追逐熱潮。
原始性能仍是瓶頸 專家預估「五年脫鉤」期
面對中國的凌厲攻勢,專家意見相對審慎。據BBC報導,部分電腦科學家 Jawad Haj-Yahya 提醒,中國晶片在「預測型AI」上或許已接近美國,但在進行複雜、高階分析任務時仍顯不足。台灣大學教授楊佳玲直言:「不能低估中國追趕的能力。」她同時指出,這些密集的行動,其實也成為中美關稅和科技談判中的有力「籌碼」。
然而,現實層面上,中國對於訓練最先進AI系統所需的高階晶片,仍嚴重依賴美國技術。半導體工程師 Raghavendra Anjanappa 分析,中國或許能在中階產品上減少依賴,但在涉及「原始性能」的高階運算上,仍無法替代美國。他預計,中國可能仍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才能真正擺脫美國的限制,實現完全的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