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小六童狂吃水煮餐竟罹「脂肪肝」!醫揭4大「偽健康食物」陷阱

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早餐外送大排名!「蛋餅」不分南北居第一,圖為淋上醬油膏的蛋餅。(示意圖)
早餐外送大排名!「蛋餅」不分南北居第一,圖為淋上醬油膏的蛋餅。(示意圖)

水煮餐非萬靈丹:小六童體重不減反增確診脂肪肝

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維持健康或控制體重,會刻意選擇「水煮或清淡」的食物,但這個看似健康的選擇,可能暗藏著高油、高糖的陷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陳奕成近日在臉書專頁「兒童內分泌陳奕成醫師的樂高園地」上分享一個令人震驚的案例: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童,家長努力讓他每天吃「健康餐」,結果體重卻不降反升,甚至被醫師確診患有脂肪肝。

經過詳細追蹤這位小六生的日常飲食紀錄,陳醫師才發現問題的根源,他誤把許多「偽健康食物」當成了清淡首選,導致大量隱藏熱量和精製澱粉在不知不覺中吞下肚。陳醫師藉此案例,強烈呼籲家長們必須警惕這四大常見的飲食地雷。

鐵板麵不僅全是澱粉,醬料更是高鈉、高油。圖/翻攝自Dcard
鐵板麵不僅全是澱粉,醬料更是高鈉、高油。圖/翻攝自Dcard

地雷一:早餐的溫柔陷阱—鬆軟口感全是糖與油

一天之計在於晨,但早餐卻是許多陷阱的開端。

代表食物:鬆軟麵包、小蛋糕、早餐店漢堡、鐵板麵。

 陳奕成醫師指出,這些食物之所以能擁有讓人欲罷不能的「鬆軟、香甜」口感,幾乎都是靠著糖分和人造奶油堆砌出來的。特別是許多大小孩最愛的鐵板麵,其醬料更是高鈉、高油的綜合體,堪稱「最恐怖的熱量怪獸」。

春捲、潤餅看似健康,其實也含有高熱量。(圖/資料照)
春捲、潤餅看似健康,其實也含有高熱量。(圖/資料照)

地雷二:美味的陷阱偽裝者—精製澱粉配油膩餡料

許多傳統美食看似清爽簡單,實則內含熱量炸彈。

代表食物:乾拌麵、泡麵、潤餅、春捲。

這些食物的基底多為高精製澱粉,本身熱量已經不低。若再加上大眾喜愛的高油配料,例如高油的控肉、或是潤餅中常撒的厚厚花生糖粉,都會讓熱量瞬間「翻倍爆表」。

許多人會吃優格、喝優酪乳來緩解便秘,卻不知不覺吃下過量糖分。(圖/翻攝自pixabay)
許多人會吃優格、喝優酪乳來緩解便秘,卻不知不覺吃下過量糖分。(圖/翻攝自pixabay)

地雷三:難以抵抗的甜蜜負擔—優酪乳含糖量「多到懷疑人生」

許多家長認為優酪乳有助腸胃健康,但忽略了背後的甜蜜代價。

代表食物:甜味優酪乳、布丁、果凍、玉米濃湯、羹湯。

市售多數甜味優酪乳為了追求好喝的口感,內含的糖分「多到你懷疑人生」。陳醫師建議購買前務必仔細查閱「營養標示」的含糖量。此外,勾芡類的湯品,如玉米濃湯或羹湯,其濃稠的秘密就是大量的澱粉,加上通常會搭配鮮奶油或高油配料,熱量比一般清湯多出好幾倍,屬於營養價值低但熱量高的「甜蜜負擔」。

火鍋料熱量地雷! 3魔王:油條、炸豆皮、百頁豆腐。(示意圖)
火鍋料熱量地雷! 3魔王:油條、炸豆皮、百頁豆腐。(示意圖)

代表食物:火鍋料、魚丸、貢丸、香腸、甜不辣。

 陳奕成醫師點名,這些加工肉丸雖然「以肉為名」,但其實都是低肉高油的加工食品。為了營造Q彈口感,製作過程中通常會加入大量的澱粉和化學添加物,讓孩子在不經意間吃進過多隱藏熱量。

針對這些潛在的飲食地雷,陳奕成醫師提出了「健康飲食黃金三原則」,幫助家長將「偽健康」扭轉為真正的健康飲食:

1.  選擇天然食材取代加工製品: 優先選擇原型食物,例如雞胸肉、豆腐、魚片來取代香腸和丸子;用糙米、地瓜取代精製白麵包或鐵板麵。

2.  調味請用原味: 想吃甜點時,可以選擇原味優格搭配新鮮水果丁,或是無糖豆花加少量天然蜂蜜,取代高糖分的甜味優酪乳、布丁或果凍。

3.  優化澱粉與蛋白質組合: 將白麵包替換成雜糧或全麥吐司,並搭配水煮蛋、鮮奶或無糖豆漿等優質蛋白質,以增加飽足感與營養價值。

陳醫師總結強調,孩子維持健康的關鍵,絕不在於盲目追求「清淡」兩字,而是要避開加工陷阱,回歸食物的原始面貌,才能真正預防肥胖,避免脂肪肝等現代文明病。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