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權之名巨大遭美國發暫扣令 林淑芬曝多家上市公司危機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表達巨大遭暫扣事件擔憂,且不少台灣上市公司(製造業)都被點名。(圖/翻攝自國會頻道YT直播)

導覽目錄:

  • 巨大為何被暫扣 美國算盤是什麼?
  • 人權之名貿易戰 多家企業受威脅
  • 國際法規台6缺 國對國直聘要快
  •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行車大廠巨大(9921)遭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指控涉及強迫勞動,進而發佈暫扣令,成為台灣製造業首。勞動部長洪申翰今日在立院答覆立委質詢時指出,全球對於勞權的重視已經成為企業經營風險,勞動部已規劃成立延攬中心,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強化直聘,與目前的移工來源國接軌,進行整體的跨國攬才規劃。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9)日邀請勞動部部長洪申翰,針對「因關稅造成我國市場就業及勞動環境衝擊之影響及因應對策」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長期關注勞權議題民進黨立委林淑芬指出,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PB)9月以「強迫勞動」為由,禁止並扣押「捷安特」製造廠巨大機械在台灣製造的自行車及零組件,這是台灣首次有製造業被CBP指控涉及強迫勞動的人權事件,茲事體大。林淑芬質詢勞動部長洪申翰指出「你知道今年被美國政府採取WRO手段強扣商品在海關有多少案子」?洪申翰:韓國的韓國鹽田。

    巨大為何被暫扣 美國算盤是什麼?

    林淑芬說,就製造業而言,台灣是美國邊境保護局採取的重大案件,美國關稅法是個1930年就有,禁止涉及強迫勞動、童工、囚工,這個老舊法律早就存在,那麼巨大有沒有涉及這些強迫勞動的問題也被討論很久了,但是在今年、這個時候、這個時間點,我們正在進行對等關稅談判,在此狀況下被扣下來,茲事體大。

    與歐盟不同之處,由於美國法律允許主管機關只要「懷疑」貨品涉及強迫勞動,就可以在邊境攔截並且禁止它進口,只要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掌握合理懷疑,就會先發佈WRO(暫扣令)。在此高強度「只要懷疑就能扣」的狀況下,你覺得台灣還有哪些公司、商品進口到美國時會有風險。林淑芬強調:「我會這麼說,這是美國最高度貿易保護的時刻,在這狀況下,基於貿易保護,所以對於進口到美國的產品會採取更嚴格標準檢視」,而台灣一路走來包括台灣勞基法,都是美國使用貿易手段要抵制台灣的狀況下才訂出「勞基法」,包括現在強迫勞動中的勞動人權,也是基於貿易保護,才會再度拿出勞動人權大刀。

    人權之名貿易戰 多家企業受威脅

    他們如果要用貿易手段來要求台灣改善,這不是個別企業的問題,這是台灣對美貿易的大風險。林淑芬解釋,被扣的產品只有幾個選擇,一是提出證明不是強迫勞動,二是出口轉賣,退回原產地禁止進入美國,第三個是銷毀。如果後續沒有採取手段,被調查強迫勞動為真的話,CBP會發佈正式認定依法對產品沒收或銷毀,茲事體大。暫扣令對廠商是非常致命的,短則幾個月,長則數年的調查,暫扣令對廠商影響高於美國對等關稅的衝擊,2020年馬來西亞棕櫚油被扣,到今年2025年2月補交勞工合規資料,都五年了而暫扣令到現在都沒有撤銷,還在等美方回覆。

    這些國家被扣的糖、鹽、棕櫚油人家都是農業一級加工產品,但唯獨台灣是製造業,在此狀況下,對台灣處境很不利,這些先例都是在突顯勞動人權全球供應鏈管理核心議題,在高度貿易保護氛圍下,各國都要有更高標準來檢視世界貿易。林淑芬說,我們的最大手套製造商「TOP GIRL」被發佈暫扣令後,馬上要求退還外籍移工仲介費、支付賠償金、改善勞動條件、住宿條件並委託獨立機構進行審核,他們從被發佈暫扣令到解除花了一年多以上,公司損失8.57億美金。

    國際法規台6缺 國對國直聘要快

    一家企業被發佈暫扣令影響的不只有業主利益,嚴重的時候是對勞工工作權造成嚴重威脅,勞資是息息相關的,林淑芬指出「你因為強迫勞動、違反勞動人權,可是被暫扣以後,讓勞工陷入失業的風險,會雪上加霜」茲事體大;一名外媒記者在報導中前兩年點名了台灣包含Starlink的協力廠商、汽車產業,而今年他再度點名包括巨大、桃園國際機場等等,訪談了這些公司的外籍移工,這些案例被他交給美國調查單位。

    洪申翰指出,我們有著手處理祭出輔導機制,也會檢視相關法規,來評估法規調整需要,趨近國際要求。林淑芬說,我們跟國際規範還差了六款沒有制定上去「虐待弱勢」、「欺騙」、「扣留工資」、「債物束縛」、「惡劣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過度加班」,勞動不一直不願億面對。洪申翰說,我會認真面對這件事情,不會把巨大當個案,也陸續在跟高風險產業討論跟溝通,要他們提出改善方案,且會把國家角色拉進來。林淑芬則要求我國能做到「國對國直聘」解決仲介問題。

    林淑芬 洪申翰 民進黨 勞動部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 CBP 勞動部長 歐盟 Starlink 美國邊境保護局 捷安特 美國 韓國 馬來西亞 人權 關稅 勞工 貿易戰 自行車 棕櫚油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