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容易失智!阿茲海默症風險激增 研究:大腦發炎基因是男性2倍

國際中心/楊惟甯報導

UCLA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女性體內負責調控大腦免疫反應的「KDM6A基因」活性,是男性的兩倍。(示意圖/pexels)

台灣失智症人口持續攀升,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約7.99%,其中阿茲海默症佔比高達56.88%,是最常見的失智類型。隨著人口老化,預估2030年台灣65歲以上的失智人口將接近68萬人。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明顯高於男性,最新研究揭示,這並非僅因壽命較長,而是源於生物學上的基因差異。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女性大腦「發炎基因」為男性兩倍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女性體內負責調控大腦免疫反應的「KDM6A基因」活性,是男性的兩倍。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與促進腦部發炎反應有關,當小膠質細胞(microglia)過度活化,會釋放大量發炎因子,攻擊健康神經元,導致腦部損傷與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與多發性硬化症(MS)。

由於女性擁有兩條X染色體,而男性僅有一條,儘管其中一條會經歷「X染色體失活」(X-chromosome inactivation),但KDM6A屬於能逃脫失活的基因,導致女性在基因表達上出現「雙倍劑量效應」,因此更容易出現與發炎相關的腦部疾病。

女性更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示意圖/unsplash)

雌激素的保護機制與更年期「腦霧」現象

研究也指出,女性體內的雌激素(Estrogen)能夠對抗這項基因的副作用。雌激素除了維持心血管與骨骼健康外,還能抑制KDM6A引起的發炎反應,保護大腦神經元不受攻擊。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會急遽下降,使得這層保護逐漸消失。

研究人員認為,這能部分解釋為何約三分之二的女性在更年期出現「腦霧」現象,包括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情況,都可能與荷爾蒙變化與基因發炎反應有關。

罪魁禍首:KDM6A基因與神經退化的證據

此外,多項動物實驗與人類腦組織分析也支持此觀點。研究人員發現,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與多發性硬化症病患的大腦中,KDM6A基因的表達量顯著高於健康對照組,且與疾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當科學家抑制小鼠模型中的KDM6A基因後,不僅發炎反應降低,神經細胞的損傷也明顯改善。

更令人振奮的是,糖尿病常用藥「二甲雙胍」(Metformin)在動物實驗中被發現能有效抑制KDM6A活性,改善雌鼠的神經發炎與多發性硬化症症狀,未來有望成為延緩女性神經退化的新方向。

然而,研究也強調,基因只是風險之一,生活方式、免疫系統差異與代謝健康也息息相關。40歲起應積極控制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可預防風險因子,維持運動與社交活動,才能有效延緩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的發生。

阿茲海默症 女性風險 大腦發炎 KDM6A基因 失智症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