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這運動台灣打了30年全錯了?羽毛球原來不是球 官方認證了
財經中心/李宜樺報導
「羽毛球不是球?」這聽起來像腦筋急轉彎的冷笑話,如今竟獲得了官方認證!財政部關務署基隆署今(21)日發布一項驚人解釋,正式將「羽毛球」踢出「球類」家族,這項「正名」運動不僅顛覆了民眾數十年來的認知。更重要的是,這一字之差,將直接衝擊進口業者的成本,未來民眾買羽毛球恐怕要變貴了!
打了幾十年都搞錯?羽毛球正名「非球類」
千萬別小看這串數字的變動,魔鬼就藏在細節裡。原本羽毛球所屬的「其他球」類別,是屬於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早收清單的減讓稅號,換句話說,從中國大陸進口可以享受關稅優惠。然而,羽毛球如今「搬家」到新的稅則號別後,就不再享有ECFA的優惠待遇。這對長期從中國大陸進口羽毛球的業者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進口成本勢必大幅增加,最終也可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讓廣大球友的荷包跟著縮水。
究竟是怎麼回事?基隆關解釋,過去業者進口羽毛球時,大多會申報為「其他球」(稅則號別第9506.69.90號),但海關人員經過深入研究後發現,羽毛球的英文名稱是「shuttlecock」,因此五堵分關羅股長特別強調,羽毛球其構造是由羽毛和半圓形的軟木塞組成,跟我們普遍認知的圓形「ball」完全是兩回事。
所以為了與國際接軌,並符合世界關務組織(WCO)的分類標準,官方正式核定,自今年9月15日起,羽毛球歸列稅則號別第9506.99.00 號「其他本章未列名之其他運動或戶外遊戲用物品及設備;游泳池及袖珍游泳池」。
所以業者注意了,9月15號就是分水嶺! 官方一聲令下,羽毛球正式「搬家」到新的稅則號別「9506.99.00」。這意味著,9月15日開始,進口報單上只要一個數字填錯,不僅你的貨物可能卡在海關動彈不得,更可能吃上罰單、面臨補稅的窘境。不過大家可以放心,海關也強調「不溯及既往」,9月15日前的報關資料不會被翻舊帳。
荷包要哭了!ECFA優惠沒了 進口成本恐暴增
基隆關呼籲,業者如果對進口貨物的稅則分類有任何疑問,可以在貨物進口前,先向海關申請「稅則預先審核」,以免屆時產生爭議。相關資訊都能在「關港貿單一窗口」網站查詢,或直接致電海關洽詢,才不會因為一顆「不是球的球」,而讓自身權益受損。
由於,台灣的羽球實力在國際上赫赫有名,不僅有戴資穎、周天成等世界級名將,新上任的運動部部長李洋,更是手握兩屆奧運金牌的頂尖好手。然而,就在這些專業選手追求極致的賽場之外,一則關於他們最熟悉器材的官方認定,卻意外成為了球迷間最熱議的趣味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