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鍋沒髒不用洗?恐吃下細菌 譚敦慈揭「1招」秒乾淨又省電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有些人使用完電鍋後,認為沒沾到食物或醬料,就不必多加清洗,可能在無形中吃下細菌。無毒教母譚敦慈提醒,電鍋若未定期清洗,容易留下水垢與殘渣,滋生細菌,且底部累積過多碳酸鈣、碳酸鎂,也會降低導熱效果,增加耗電量。建議每次使用後都用抹布擦拭,每3個月以酸性物質進行一次深度清潔。
請繼續往下閱讀….
譚敦慈在節目《祝你健康》指出,使用完電鍋後,應用沾水並擰乾的布,將內外層擦拭乾淨,切記不要立刻蓋上鍋蓋,悶著容易滋生細菌,待通風乾燥後再蓋上即可。若電鍋內層出現黃色污漬,其為水垢,一般為碳酸鈣或碳酸鎂,可用酸性物質去除。
有些人會使用醋去除水垢,但味道較刺鼻,她建議可用「檸檬」,在電鍋盛裝半鍋水後,擠入檸檬汁,再將剩餘檸檬放入,蓋上鍋蓋並開啟電源,待蒸氣冒出即可關閉,以免蒸乾導致鍋子變黑,建議每三個月一次,平時則要保持清潔,每次使用後務必擦乾淨。
譚敦慈強調,若電鍋內殘留水垢與殘渣,不僅容易滋生細菌,她曾見過長期未清洗的電鍋內部長毛,也就是黴菌,若再蒸煮白飯,黴菌可能附著在食物上。此外,鍋底堆積過多碳酸鈣、碳酸鎂會影響導熱,甚至更耗電,維持定期清潔才能既衛生又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