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核電廠驚現藍色犬!當地人稱一週前還正常 科學家:演化可能加速
國際中心/唐家興報導
烏克蘭北部車諾比核電廠附近,近日驚現多隻毛色泛藍的流浪狗,離奇景象震驚當地居民與全球科學界。根據非營利組織「車諾比犬(Dogs of Chernobyl)」報告,這些狗可能是40年前核災後被遺棄家犬的後代,如今在污染隔離區內存活下來,毛色卻出現異常變化。
「我們在現場進行絕育時,發現了三隻全身泛藍的狗。」該組織於社群平台發文指出,貼文短時間內吸引超過33萬次瀏覽與熱烈討論。
一週前毛色仍正常 疑接觸化學物質
當地居民透露,這些狗一週前毛色還相當正常。組織發言人受訪時坦言:「目前我們仍不清楚原因,正嘗試捕捉牠們以進一步檢測。」他推測,狗隻可能因接觸某種化學物質而導致毛色變化。儘管顏色異常,現場人員指出牠們「看起來仍然活躍且健康」,暫未出現疾病或中毒跡象。
「車諾比的狗」多年守護 見證核災遺跡生命延續
成立於2017年的「車諾比犬」組織,每年為約700隻生活在46平方公里隔離區內的流浪狗提供食物與醫療援助。這些狗的祖先是1986年核爆後被居民遺留的家犬。那場核災被視為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能事故之一,使這片區域長期封閉,成為歷史與生命共存的警示地帶。
科學家研究揭示:車諾比狗群基因出現分化
專家指出,藍色毛色現象與輻射無直接關聯,但車諾比流浪狗的基因變化仍引人注目。根據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與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2023年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團隊分析了302隻生活在車諾比隔離區及周邊地區的野狗DNA。結果顯示,這些狗與距離僅10公里外的犬隻在基因上已有明顯差異,暗示牠們可能以更快速度進化以適應惡劣環境。
長期輻射區內仍存活 顯示驚人生命韌性
雖尚未證明輻射直接導致基因突變,但多位學者認為,這些狗展現出「極強的生存韌性」。哥倫比亞大學的諾曼·克萊曼博士(Norman Kleiman)進一步指出,他與團隊對車諾比核電廠及市區的兩群狗進行比對後發現,牠們在多代污染環境中仍能成功繁殖與存活,這代表自然選擇已在極端環境中發揮作用。
克萊曼表示:「我們不僅釐清了車諾比地區狗群的族群結構,也揭開了研究長期暴露於多重環境危害對生命影響的序幕。」
「活體進化實驗室」:從狗到蛙的自然適應
除狗群外,車諾比隔離區還棲息著狼、麋鹿、黑蛙等野生動物。研究發現,黑蛙的膚色在幾十年間變得更深,可能是自然選擇下對輻射的防禦反應。
在缺乏人類干擾、狩獵與工業活動的情況下,這片核災禁區意外成為生態繁盛的「活體進化實驗室」,也讓科學界重新思考生命如何在極端環境下持續演化。
結語:從「藍色狗」看生命的韌性與未知
雖然「車諾比藍色狗」的成因仍待釐清,但這起事件不僅讓世人重新審視核災遺址的生態現況,也象徵生命在極端條件下的堅韌與適應力。科學家相信,深入研究這些狗的基因,或許能為人類未來在太空、輻射環境與災後生態復育中提供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