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也會「傷心」?心血管死亡數逾新冠6倍!醫籲定期回診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我國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自5月中嚴峻至今,已逾2個月,雖近日疫情稍趨緩,單日本土降至百例以下,但無論確診或接種疫苗者皆出現死亡個案,若以指揮中心統計,我國4.2%的比率遠超出英美等國。外界質疑,是否我國新冠死亡風險真的偏高?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心臟科權威表示,我國近期新冠死亡個案單日平均數約20多人、並以長者居多,是否因年長者免疫系統較低、抗體生成少等因素而有關還需科學驗證;不過據統計,在疫情之前我國因心血管疾病(CVD)死亡數單日平均約149人,遠比新冠多6倍!「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恐比新冠可怕!」心血管的保護相當重要,民眾不應忽視外,並呼籲患者應定期回診與拿藥,以利檢視病情。

▲專家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心血管的保護相當重要。(圖/翻攝自pixabay)

新冠年長者 重症死亡比例高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教授江晨恩,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表示,如有動脈硬化疾病(如腦中風、心肌梗塞)者,得到新冠肺炎後的死亡率,是沒有這些共病者的12倍;有糖尿病者則是8倍、高血壓者是7倍。台灣在此波疫情爆發之初,老人比例較高,而老人本身有三高疾病者及心血管病也較多。因此一旦感染新冠病毒的年長者,因共病而出現重症造成死亡比例也較高。

江晨恩也表示,新冠肺炎也會侵犯心血管系統,造成心血管系統之併發症。例如:心律不整(約8.5%),腿部血栓(6.1%)或肺部血栓併發症(4.3%)和心臟衰竭(6.8%)。因此新冠肺炎的死亡,不一定是呼吸衰竭而死,有約1/3的病人是因為這些併發症而死。

▲北榮心臟內科教授江晨恩表示,新冠肺炎也會侵犯心血管系統,造成心血管系統之併發症。(圖/江晨恩提供)

10大死因 心血管疾病加總勝過癌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今年6月所公布去(2020)年10大死因統計,總死亡人數共17.3萬人,癌症仍高居首位,造成5萬161人死亡,其次依序為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高血壓、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以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

江晨恩指出,若進一步探究其數據,第2、4、5、7、9名皆為心血管疾病相關,加總後死亡人數為5萬4391人,超過第一名的癌症死亡人數。「癌症難預防,但心血管疾病可以預防」,所以民眾不可小覷。

面對三級警戒 慢性病患者定期回診就是防疫

面對三期警戒仍持續,該怎麼防疫?心血管患者該注意哪些?江晨恩說,「該回診、該拿藥」的慢性疾病患者勿延遲。他指出,今年初部桃群聚、萬華群聚等事件至今,慢性病患者回診數大減,以他平時1診90人來說就少了1/3,年輕心臟科醫師更少了5成;但患者減少回診與拿慢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因此斷藥,心血管疾病復發風險就會高。

他說,過去沒打疫苗、沒新冠疫情時,我國一天就有100多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因新冠疫情顧慮,動輒3~6個月沒回診,反而缺乏了心血管保護!目前醫院醫療量能與感控措施皆完善外,現在也有線上門診可利用,心血管疾病患者如血壓藥、膽固醇、抗心絞痛藥物等不能停。

糖尿病患者畏疫情不回診 糖化血色素嚴重超標

像他近期有個60多歲的男性個案,長期罹患糖尿病,定期一次開3個月的藥,原本今年4月就要回診,但因顧慮疫情6月底才回診,在2個多月沒服藥的情況下,其糖化血色素(HbA1c)值,從原本正常良好的6.7變成超標的9.0,所幸後經藥物控制趨緩。

他建議,民眾對指揮中心強調的戴口罩、勤洗手、消毒、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仍要遵守外;即便解封後,年長者仍先暫別至賣場等人潮擁擠區,以免染疫。一般民眾也應按疫苗施打順序儘速接種。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搭乘大眾運輸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務必戴上口罩!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江晨恩 北榮心臟內科 糖尿病 高血壓 心血管 疾病 心臟 併發症 慢性病 人數 血栓 新冠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