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美中關稅戰白熱化,讓美國本土婚紗業者擔憂撐不下去。(示意圖/Pixabay)
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年4月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145%關稅的幾天後,康乃狄克州紐敦(Newtown)一家名為「(The Persnickety Bride)」的婚紗店創辦人丹妮斯布齊普徹(Denise Buzy-Pucheu)在店內錄製一段影片,向準新娘及顧客說明該項美國貿易政策將如何重創本土婚紗行業。
《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報導,布齊普歇指出,幾乎所有婚紗及製作所需的布料、鈕扣、拉鍊等配件都產自中國或其他亞洲地區,無法輕易將該類製造業移回國內,加上美國本土的熟練裁縫師難尋,多半來自較年長世代,「這種工作不是你在外地學有所成後再帶回美國就能解決困境,我們這裡(指美國)根本沒有能勝任的技術人員。」事實上,對等關稅衝擊的不只是婚紗行業,從T恤、戶外家具到嬰兒車和玩具,多種消費品都受到波及。不過,婚紗及特殊場合服飾行業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因為這些小型企業深深嵌入全球供應鏈。
另據美國全國婚紗零售商協會(NBRA)統計,約90%的婚紗產自中國。儘管一些品牌已將生產轉移至緬甸、越南等亞洲其他國家,但影響依然巨大。該協會代表全美約6000家婚紗及特殊場合服飾店。儘管NBRA已展開致國會議員及白宮的聯名信行動,希望為婚紗行業爭取關稅豁免,但白宮尚未回應是否考慮排除婚紗行業。
如今整個行業正面臨巨大挑戰,行業巨頭也苦不堪言。新澤西州品牌「Mon Cheri」創辦人兼執行長史蒂芬蘭(Stephen Lang)表示,「如果不做出改變,我們的行業將被徹底抹殺。」自己因為關稅問題焦慮得難以入眠,擔心公司及眾多經銷婚紗的小型店面恐被迫關門。據了解,Mon Cheri已開始向店家徵收39%的關稅附加費,導致婚紗零售價格平均上漲15%,例如原價2200美元的禮服售價增加300美元(約新台幣9030元)。此外,公司已將生產量減半,只生產有明確訂單的婚紗。
另一家新澤西州婚紗品牌「Justin Alexander」,也對產品加收關稅附加費,導致零售價格平均上漲6%。但公司承諾,對關稅生效前已訂購的婚紗,將自行吸收成本,不增加顧客額外負擔。針對現下困境,部分品牌正在將生產撤出中國。「David’s Bridal」執行長凱莉庫克(Kelly Cook)指出,公司已將約48%的商品生產遷出中國,年底前預計大部分生產將轉移至緬甸、越南和斯里蘭卡。該公司甚至提前將30萬件婚紗運抵美國,以避開關稅衝擊。
亞特蘭大婚紗品牌「Anne Barge」的財務長史蒂文雅各布斯(Steven Jacobs)則表示,如果產業留在中國,零售價格將暴漲。例如該品牌的Norfolk禮服目前售價3730美元(約新台幣11.2萬元),若計入新關稅,價格將飆升65%至6150美元(約新台幣18.5萬元)。有鑑於此,他們決定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雖然Anne Barge已在亞特蘭大建立本地工廠,但該品牌坦言,美國製造的成本極高,只有高價位的奢華婚紗才能支撐,例如該品牌部分婚紗售價介於4000至1萬4000美元(約新台幣12萬至42.2萬元)。但即便如此,Anne Barge的低價位系列的Blue Willow仍必須在越南生產,否則難以維持低於3000美元(約新台幣9萬元)的售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