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爆紅「高蛋白飲食」真能瘦?醫示警:3種人吃早晚出事「腎壞、心也壞」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高蛋白飲食暗藏陷阱?有專家提醒「3種人」吃了恐怕早晚會出事!(圖/chatgpt提供)

▲高蛋白飲食暗藏陷阱?有專家提醒「3種人」吃了恐怕早晚會出事!(圖/chatgpt提供)

隨著健身與減重風氣盛行,「高蛋白質飲食」成為不少人控制體重與增肌減脂的首選方法。然而,長期攝取過量蛋白質是否真的安全?3位專業醫師針對此議題提出警告,提醒民眾掌握正確攝取方式,避免掉入「高蛋白陷阱」。

以為吃高蛋白飲食比較健康?但怎麼吃、吃的量也很重要(圖/翻攝自pexels)

▲以為吃高蛋白飲食比較健康?但怎麼吃、吃的量也很重要(圖/翻攝自pexels)

高蛋白質飲食是什麼?為何受到矚目?
高蛋白質飲食(High-Protein Diet)是指蛋白質攝取量高於一般建議比例,常見於健身族、減重者或採生酮飲食者。此類飲食主張將蛋白質攝取比例提高至每日總熱量的20~35%,甚至更高,藉此提升飽足感、幫助減脂與促進肌肉修復。

常見高蛋白食物包括:雞胸肉、牛排、魚類、蛋、豆腐、黃豆、乳清蛋白等。

醫師警告:高蛋白飲食非人人適合,當心腎臟過勞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醫師指出:「高蛋白飲食短期有助減重,但長期過量攝取會導致腎小球過濾率上升,造成腎臟過勞,增加腎功能惡化風險。」

腎臟科專家洪永祥醫師同時認為,「建議蛋白質攝取量不超過每公斤體重1.5公克,並優先選擇植物性蛋白,如豆類、堅果等,搭配膳食纖維與足夠水分,以減輕腎臟負擔。」

醫師提醒,「當蛋白質攝取佔總熱量超過22%時,可能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圖/資料照)

▲醫師提醒,「當蛋白質攝取佔總熱量超過22%時,可能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圖/資料照)

心血管風險也要留意!過量蛋白質影響血管健康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醫師根據研究指出,「當蛋白質攝取佔總熱量超過22%時,可能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特別是高蛋白飲食會活化mTOR通路,抑制自噬作用,促進動脈硬化。」

這表示,高蛋白飲食若未經專業評估與監控,長期恐帶來血管硬化等慢性病風險。

健康小提醒:採取均衡飲食、諮詢醫師評估體質
雖然高蛋白飲食在控制體重與健身效果上頗受歡迎,但專家一致認為「適量」與「個人化」是關鍵。不同年齡、體重、活動量與健康狀況,都影響每人所需的蛋白質攝取量。

若有腎臟病史、代謝症候群或心血管疾病風險者,請務必在營養師或醫師指導下調整飲食,避免自行過量攝取。

更多健康訊息請搜尋【祝你健康】(圖/《祝你健康》提供)

▲更多健康訊息請搜尋【祝你健康】(圖/《祝你健康》提供)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