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肝癌年奪7千命!研究揭「它」才是真正兇手:不是B肝病毒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一年就奪走7千多條人命。(示意圖/pixabay)

▲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一年就奪走7千多條人命。(示意圖/pixabay)

根據最新統計,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一年就奪走7千多條人命。醫師張家銘表示,根據今年發表的研究,肝癌不只是B、C型肝炎病毒造成,真正的兇手是生活沒注意到的致癌物「亞硝胺」類物質,存在於加工肉品、香菸、烤焦類食物等。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許多B型肝炎帶原者常擔憂,未來遲早會得肝癌。但2025年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來自哈佛大學的團隊指出,B型肝炎背後的「共犯結構」是生活中沒注意到的致癌物。

病毒不是兇手 二乙基亞硝才是關鍵

他表示,該研究用老鼠實驗證明,就算有B型肝炎病毒(HBV)長期存在,肝臟也不會自己發炎或變成癌。但若加上一種化學致癌物「二乙基亞硝胺」(DEN),免疫系統就會崩盤,發炎加劇、肝細胞受損、癌細胞開始滋生。與DEN相近的「亞硝胺」類物質則在生活中處處可見:

1. 加工肉品與香腸熱狗:例如臘肉、貢丸、火腿、漢堡肉中,常加「亞硝酸鹽」做防腐,遇到高溫煎煮或油炸就會產生亞硝胺。

2. 香菸與二手菸:香菸會釋出多種致癌亞硝胺。

3. 燒烤焦黑處:食物烤焦、煎炸到冒煙時,胺類與硝酸鹽類反應,也可能產生亞硝胺。

4. 添加硝石的醃菜:保存不當或添加化學防腐,會讓細菌與胺類發酵產生亞硝胺。

5. 污染水源或地下水。

研究發現,當病毒與這些致癌物一起出現時,身體會大量分泌白介素33(IL-33)發炎訊號,一連串反應會讓癌細胞在肝臟中長大。

張家銘表示,該篇研究的啟示是即使無法消滅病毒,生活中應注意下列事項:

• 戒菸、避免二手菸

• 減少加工肉品攝取

• 不吃烤焦食物、不用回鍋油

• 避免自己醃漬蔬菜,特別是在未監控溫度和時間下

吃對、動夠、睡好 就是最穩的免疫防線

張家銘表示,除了藥物,人還有很多生活選擇可以調整疫系統,多吃蔬果與抗氧化食材、補充Omega-3脂肪酸與維生素D、每週運動150分鐘、少坐多站、每天多睡30分鐘,讓肝臟夜裡有機會修復。

#亞硝胺

【#直播中LIVE】【20250703】彩券開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