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日本歷經失落30年,今年適逢關稅巨變,卻連股神巴菲特都看好。(圖/翻攝自Pexels)
近期多家法人報告都看好日本,分析日本企業2025年1至7月外幣債券發行規模突破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顯示企業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分散資金來源,同時也獲得國際投資者青睞。隨著全球資本成本回升,日本企業選擇提前鎖定資金成本,預期外幣債發行熱潮將持續。
東京都公布2026年度預算方針,強調AI應用、數位行政與國際金融都市戰略,推動「兒童優先」政策。雖原則不增預算,但部分新事業將例外編列預算,展現財政紀律與產業政策並重的態度。能源領域方面,朝野政黨協議將廢除加徵於汽油稅的舊暫定稅率,並預計自11月1日起實施,秋季國會將審議相關法案。補助金額將提高至每公升25日圓,以緩解油價上升對民生與產業的壓力。
個股方面,四國電力將於2026年成立新公司「四電T&D服務」,專責輸配電及建設業務,以降低人事成本並提升營運效率,對應日本電網改革與輸電成本新制。九州電力則因高溫導致供電緊張,時隔10個月再度向關西與中國電力求援,最高支援容量達40萬千瓦,突顯電網互助與能源調度彈性的必要性。
豐田汽車則在全球市場需求帶動下,2025年產量預估達1000萬台,略高於年初預期。儘管美國關稅政策帶來不確定性,豐田仍維持日本國內300萬台以上的年產量,展現其全球產能調度與內需穩定布局的雙重策略。
日本抗壓理由出爐
日東紡織方面,雖然受惠於資料中心需求,電子材料事業維持強勁動能,但複合材料事業受美國關稅衝擊,2025年第二季淨利年減3%至31億日圓。全年預估營收年增10%、淨利年增1%,展現低軌衛星材料與數位基建需求支撐下的韌性。
野村投信則分析,美日關稅達成重要貿易協議從25%降至15%,協議內容對於日本出口至美國的汽車與零組件關稅將以 15% 的對等稅率處理,不設進口配額限制,日本也承諾在美投資5500億美元,並開放汽車、稻米和其他農產品市場。隨著日本商品的關稅議題也明朗化,美方也承諾在半導體與藥品等重要商品上,不會對日本採取劣於其他國家的待遇,使製造業者得以維持穩定出口預期,此次關稅的消息對日本汽車股帶來驚喜,市場信心也迅速反映於股價上,特別是汽車產業成為領漲族群,馬自達、本田汽車、豐田汽車、三菱汽車等股領先漲幅,帶動日經225指數重返4萬點大關,汽車產業在日本經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汽車關稅獲得調降對整體日本經濟可望帶來正面效益。
00972野村日本價值動能高息ETF 基金經理人張怡琳表示,觀察00972野村日本價值動能高息ETF (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收益平準金且並無保證收益及配息),其追蹤指數「彭博日本價值動能高息指數」成分股,在協議公告後至今(2025/7/22-2025/7/28)表現最佳的三家公司,1) 7261馬自達汽車(+13.8%):專注中型車款與歐美市場,在政策不確定性降低下,維持穩定出貨節奏。2) 7267本田汽車(+11.7%):全球布局完整,近年積極拓展電動車與北美產能,此次協議有助維持其北美策略穩定推進。3) 6481 THK(+8.3%):主要提供工業自動化零組件,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與半導體生產,受惠於製造鏈穩定發展。這些企業的共同特質是基本面穩健、資本效率良好、營運特性相對不易受到短期國內外政治紛擾影響,中長線成長潛力可期。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