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有鑑於爛尾樓造成消費者巨大損失,內政部提出三大修法。(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內政部針對近期嘉義、桃園、台中等預售屋爛尾樓事件,宣布強化履約擔保機制,避免建商財務問題波及購屋族。內政部將預告「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修正草案」,明定價金流向、信託專戶資訊及說明書機制,確保民眾權益。
目前預售屋契約設有5種履約擔保方式,內政部統計,以「不動產開發信託」及「價金信託」最常見,占比52%。本次修法重點包括:一、買方價金專款專用於工程,避免被提前用罄;二、契約須揭露信託專戶名稱與帳號;三、簽約時必須提供信託權益說明書,讓消費者充分掌握風險。
內政部針對爛尾樓三大修法為一、預付款專款專用,二、公開信託專戶,三、業者需提供信託說明書。(圖/內政部提供)信託制度再強化
內政部指出,過去部分建案因資金調度不當,造成停工或延宕,讓民眾承擔風險。新制上路後,價金將限定專款專用,確保建案資金真正用於興建,避免工程未啟動就已消耗資金。同時,受託銀行必須建立透明帳戶制度,讓買方直接將款項匯入信託專戶,防止遭建商挪用。
此外,信託權益說明書制度將強化資訊透明,內容涵蓋擔保機制、工程資金使用規範與消費者權益保障。內政部提醒,購屋民眾簽約前必須審慎評估貸款壓力、合約限制及可能風險,避免因不熟悉制度而受損。
內政部將編制「預售屋購屋手冊」
內政部強調,除修正契約規範外,後續也將攜手不動產公會與消保團體,編製「預售屋購屋手冊」,提供風險說明與契約重點解析,協助民眾看懂合約、降低交易風險。
內政部最後補充,未來將持續追蹤預售市場,適時邀集產官學界研議制度精進方向,並督導地方政府與銀行機構,強化消費者保障機制,確保購屋族資金安全,降低停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