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緊急澄清!銀行借貸「肥政府、瘦民眾」?央行駁斥:多數都放給房貸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新台幣匯率急升,創近三年新高,央行總裁楊金龍將於下午親自說明匯市動態。(圖/記者師瑞德攝影)
新台幣匯率急升,創近三年新高,央行總裁楊金龍將於下午親自說明匯市動態。(圖/記者師瑞德攝影)

「肥政府、瘦民眾」?近期傳出「政府借錢利率更低、民眾房貸反而被限」的說法,央行出面駁斥謠言,最新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銀行放款增加2.4兆元,其中逾6千億是房貸,最多的是一般民眾,強調銀行放款仍以個人房貸與企業為主,利率並未出現直線下滑。

近期市場又傳出風聲,有媒體引述所謂金融圈人士的說法,指稱央行房貸管制後,銀行不敢大舉放貸給民眾,反而轉向地方政府和公營事業,讓這些單位能借到更多錢,利率還更便宜,形同「肥政府、瘦民眾」。這樣的說法一出,引發社會關注與議論,甚至讓不少民眾擔心自己買房會更困難。

不過央行在第一時間出面澄清,強調相關說法完全與事實不符。根據統計數據,不僅政府與公營事業的放款利率沒有出現「直線下降」,整體放款增幅中,最大宗其實是個人房貸與民營企業。換句話說,不存在「政府借得多、民眾被壓縮」的情況,市場謠言完全曲解事實,央行不得不再度緊急澄清。

央行指出,自113年8月要求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以來,五大銀行新承作地方政府及公營事業放款的加權平均利率,僅呈現小幅波動。一般而言,地方政府和公營事業的授信風險相對較低,放款利率本來就較低。根據數據顯示,地方政府放款利率介於1.746%至1.795%之間,差距僅0.049個百分點;公營事業則在1.753%至1.824%之間,差距僅0.071個百分點。高、低點差距都不大,並無媒體所稱「利率直線下降」的情況。

除了利率變化有限,放款餘額的結構更能說明問題。截至114年7月底,相較於113年8月底,全體銀行放款總額增加了2.4兆元,各部門放款都有增加,其中以個人放款增加1.5兆元最多,主要是房貸新增6,268億元;其次為民營企業放款增加8,408億元;公營事業和政府則分別僅增加794億元與72億元。央行強調,數據清楚顯示,銀行資金主要流向民眾購屋與企業融資,並非外界所傳的「肥政府、瘦民眾」。

此外,市場也盛傳央行將於下月理監事會議,評估是否把都更危老衍生的整批性分戶房貸,排除在不動產貸款計算範圍之外。對此,央行明確指出,這樣的說法純屬臆測,並無相關規劃。

央行解釋,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貸款,以及因此衍生的整批性分戶房貸,都屬於中長期貸款,銀行仍須承受房市景氣波動風險。若貿然將相關貸款排除,雖然在數字上會使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但卻無法真實反映房市授信風險與資金流向的不動產市場全貌,反而失去央行觀測與控管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的用意。

央行強調,之所以持續關注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主要是希望透過監測數據,觀察整體銀行信用資源配置情況,並有效控管相關貸款風險。這樣的做法,不是要壓縮個人買房需求,也不是要偏袒政府或公營事業,而是確保市場資金流向透明、風險可控。

央行最後提醒,房市本身仍受全球景氣、匯率波動與國際貿易環境影響,銀行承作相關貸款仍需承擔風險。未來央行將持續監測銀行放款結構,兼顧金融穩定與民眾需求,避免市場謠言誤導視聽。

#楊金龍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