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秀敏/台北報導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近期透過簡單趣味的圖卡,說明政策並回應藍營執政縣市對中央政府的質疑。(圖/翻攝自Thread @行政院發言人)大罷免、核三重啟公投落幕後,賴政府與民進黨強化輿論攻防,除了黨中央由秘書長徐國勇祭出「222法則」之外,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近期也頻繁受訪回應時事議題與闢謠,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則透過圖卡說明政策,甚至與藍委在社群平台上正面對決。對此,一名不具名綠委受訪時表示,府院回應速度的確變快了,如果要講加強的地方,一是希望是能夠自己講出施政或政策的亮點,二是要能夠提早預設哪些議題會變成戰場,不要處在被動位置。
賴政府上任一年多來,政策攻防與闢謠工作,多數都落在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身上,不僅連部會首長們的失言,常常都是吳思瑤得幫忙緩頰,如關稅疊加等週末發生的重大議題,行政團隊未能在第一時間給出回應,讓黨團幹部或立委們站到第一線說明。久而久之,綠委們不免有些怨言,認為府院發言體系並未做好份內之事。
不過,自8月開始,總統府與行政院顯著地增加回應時事與闢謠的頻率與速度,包括府發言人郭雅慧幾度主動受訪,回應時事議題如蔣萬安建議由童子賢組閣、賴清德擴大高層會議被解讀為「釋柯建銘兵權」,也為賴清德遭誣指在回應柯文哲相關議題時「唇語罵髒話」闢謠澄清等;院發言人李慧芝除了每週例行院會之外,近日也在社群平台以簡潔明瞭又不失趣味的圖卡說明政策,同時回應藍營執政縣市對中央政府的種種質疑與批評,甚至一度與藍委徐巧芯互槓,都獲得支持者廣大好評。
由於賴清德自8月起將高層會議擴大至黨團七長共同參與,希望能擴大收集各方民意,是否也在會中反映黨團對府院發言體系的意見?一名不具名綠委透露,大家本來就有共識,不能什麼問題都跑來問黨團幹事長,這對黨團的運作不健康,如果吳思瑤第一時間沒資料、政院內部也還在討論,被詢問的吳思瑤也會很尷尬,而府院都有自己的發言系統來掌握輿情,應該自己處理這些事情。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近日受訪頻率增加,回應時事議題與闢謠。(圖/翻攝畫面)綠委指出,黨中央、行政院、立法院、總統府各自的分工應該要很清楚,執政者為自己的政策背書;當政策在立法院被在野黨攻擊時,執政黨委員就要捍衛政策;黨中央則是對應在野黨的黨中央,彼此做政治攻防;總統府則是用它的高度把國防跟外交議題講清楚。
綠委表示,726之後,賴清德應該也收到一些建議,包括網路上的聲音、電視評論、媒體報導,他不可能沒有看到,一定層級以上的幕僚也應該清楚必須站上第一線,「如果立法院不再走焦土政策,行政院難道不用出來為自己講話?」
至於府院發言體系的轉變,該名綠委則認為「還可以再加強」,現在很多時事議題不會只燒一、兩天,很多委員也認為行政院應該自己設定議題戰場,思考哪些事情可能會被在野陣營拿來做文章,例如《財劃法》明明是藍白提出了很糟的修法,但行政院難道從未想過接下來會如何被攻擊?後來藍白針對學校電費補助展開攻擊,才開始調資料說明數據,但「第一時間就應該先打回去:拿錢不辦事就不對。」
綠委表示,府院回應速度的確變快了,如果要講加強的地方,一是希望是能夠自己講出施政或政策的亮點,二是要能夠提早預設哪些議題會變成戰場,不要被動。他強調,立委的本質還是認真問政、監督預算,不能被說只會護航。而當行政團隊設定好議題時,也應該跟立委對話,每個立委辦公室關心的議題方向不一樣,可以討論如何協助行政機關突出亮點。
「現在是被打了會回,希望能進步到預設哪裡會被打。」綠委直言,接下來將面臨預算會期,從去年審預算的經驗,部會機關應該已經清楚在野陣營會怎麼操作輿論攻防,行政團隊是否已做好功課,設定一些可能變成戰場的議題?「猜題不必全猜中,但如果十題猜中八題,先做好預防,就已經不得了了。」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近期圖卡說明政策,一度與藍委徐巧芯正面攻防。(圖/翻攝自Thread @行政院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