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唐家興報導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林延鳳認為,蔣萬安拆除圓環的動機,並非基於專業評估,而是急於和前市長柯文哲比拼政績。(圖/翻攝自新台派上線)台北公館圓環13日凌晨0點進行拆除作業,引發在地部分居民和學生團體劇烈反彈;然而,昨(15)日第一個上班日,很多人說公館圓環第一天不是沒塞車嗎?結果現在被網友說,對!福和橋沒塞車,可是永福橋、中正橋及其他替代的秀朗橋全部大塞車。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林延鳳在三立政論節目《新台派上線》中指出,台北市政府在9月13日凌晨啟動公館圓環拆除作業,引發交通大亂與輿論爭議。她痛批市長蔣萬安「心急拚政績」,導致中永和通勤族受害,政策倉促且未與地方充分溝通。
公館圓環拆除首日引爆交通亂象
林延鳳表示,雖然外界認為拆除首日「福和橋沒塞車」,但實際上永福橋、中正橋、秀朗橋卻全面大塞車,反而加重通勤族痛苦。她更直言:「我從來沒看過一個路口有這麼多警察跟義交,難道見警率要靠拆圓環來達成嗎?」據她指出,當天現場竟有29名義交與14名警察,場面誇張。
蔣萬安「急著拚政績」?
林延鳳認為,蔣萬安拆除圓環的動機,並非基於專業評估,而是急於和前市長柯文哲比拼政績。柯曾拆除忠孝東路引道,如今蔣萬安則想以公館圓環「創造自己的代表作」,同時替副市長李四川(川伯)加分。
她強調,早在2021年市府就有交通評估報告,現況維持被列為「優先方案」,而拆除圓環反而只是「備選方案」。然而,蔣萬安在今年3月25日突然宣布拆除,未重新評估,僅以「安全考量」為理由。
專家與學者齊聲反對
針對拆除政策,林延鳳指出,她與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曾召開公聽會,邀集交通專家與學者討論。前交通局長陳學台、羅孝賢都曾在任內表明「公館圓環不能拆」,如今卻在蔣市府任內被迫背書。
更諷刺的是,市府今年才花費294萬元標案,準備進行羅斯福路與基隆路交通改善評估,報告卻尚未出爐,就先行宣布拆圓環。林延鳳痛批:「既然結論早就寫好,那這294萬乾脆省下來!」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林延鳳指出,儘管專家、學者皆表明「公館圓環不能拆」,蔣萬安能堅持要拆,講不聽。(圖/翻攝自新台派上線)肇事率與圓環無直接關聯
市府以「安全」作為拆除理由,但林延鳳翻閱事故數據後發現,肇事率前三名分別是機車未依規定兩段式左轉、未依規定迴車與闖紅燈,與圓環本身關聯不大。她認為,市府應先透過標線、標誌改善,試辦交通分流,而不是草率拆除,「因為重畫標線沒有政績,但拆掉就能吹牛。」
中永和通勤族成最大受害者
林延鳳強調,公館圓環拆除衝擊最大的,就是中永和通勤族。她分享自身經驗,指出通勤必經的永福橋、福和橋,早已交通壅塞,如今更雪上加霜。她批評市府未跨縣市協調分流,只顧著追求表面政績。
「蔣萬安缺乏政績,才急著拆圓環,卻完全不顧民眾生活。」林延鳳直言,蔣萬安與李四川都要對此負責,而市府「不與地方溝通」的心態更是要不得。
拆圓環變「政治算計」?
林延鳳最後指出,蔣萬安之所以堅持拆圓環,與選票計算有關。她認為市府心態是:受影響最大的文山、大安、中正、中永和選民,未必是蔣的鐵票倉,因此缺乏溝通誠意。
「他們覺得反正中永和人投不到我,但這些票跟川伯有關,所以李四川只好幫蔣萬安扛。」她感嘆,拆除圓環已淪為藍營內部政治算計,卻讓基層民眾承擔最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