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低軌衛星商機 台灣賺什麼?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低軌衛星發展。(圖/工研院提供)
低軌衛星發展。(圖/工研院提供)

回顧2024年全球衛星產業營收達2,933億美元,尤以衛星製造與發射帶有雙位數成長,主要商用星系與主權星系將為未來在軌規模續增添動能。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呂珮如今(30)日談2026產業發展時,以「談低軌寬頻星系:從商用星系到區域主權星系」為題進行專題分享,深入解析全球低軌衛星通訊的發展脈動與策略轉變。她指出,全球低軌衛星熱潮持續升溫,除了Starlink、OneWeb與Kuiper等商用星系積極探索新興商業模式與供應鏈機會外,歐洲與中國亦為降低對海外星系依賴,紛紛發展自有主權星系,以確保國防及公部門在特殊時期的通訊自主。2025年浮上檯面的IRIS2、國網GW及千帆G60等主權星系,已初步形成合作夥伴與產業聚落雛形。

呂珮如指出,商用星系中以Starlink領先全球,其佈局持續擴張,計畫再增15,000顆衛星,打造低軌與超低軌混合星網,並推進直連蜂巢(D2C)二代星系,結合手機品牌拓展新應用場景,進一步鞏固技術與市場領先優勢。

在主權星系方面,歐洲IRIS2採中、低軌混合架構,透過公私協力(PPP)建造,並結合OneWeb、SES等商用星系,優先滿足歐洲地區需求,同時佈局未來與地面通訊整合的發展方向;中國GW與G60星系則由央/國企主導、民企協同,採高度國產化策略,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但仍受限於發射能量的挑戰。

她表示,在國際競合格局下,Starlink的持續成長將為台灣帶來更多地面終端與衛星模組供應鏈機會,尤其在D2C二代星系推進下,台灣可憑藉手機產業鏈優勢深化晶片與終端合作。而面對主權星系多採封閉運作,台灣仍可爭取與歐系業者從產品經銷轉向共創研發,成為台歐合作的新契機。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