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NOW健康/艾成逝世 專家籲多關心親友 防範外界刺激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葉立斌/NOW健康

由選秀節目「超級偶像」出道的馬來西亞歌手艾成,驚傳在17日中午墜樓身亡,享年40歲。而網路新聞蓬勃發展下,各類消息不斷播送,劇烈影響閱聽眾情緒。過去有日本女星墜樓身亡後,傳出有多名日本一般人走上絕路的消息,震驚國內外。為避免引發類似狀況,專家呼籲媒體報導應放上警語與求助電話,親友也應盡可能關心身邊的人。


有個專有名詞「自殺模仿」,又稱「維特效應」,出處為德國作家歌德的文學作品《少年維特的煩惱》。這是1974年由社會學家Thomas E. Joiner, Jr提出,說明的正是當某地區有較多媒體報導關於自殺的消息後,該地區自盡的人明顯增加。除了前面提到的日本女星自盡帶來的模仿效應外,南韓、香港都有類似狀況發生。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一個人會自傷的成因很多,例如本身有憂鬱傾向,或確定罹患憂鬱症,以及生活壓力逼近臨界點,各種原因都有可能;但最關鍵的是外在環境刺激(包含新聞報導明星或KOL的自傷行為在內),喚起當事人的行為模式,而導致自傷行為,因為當事人可能在看了這則新聞後,感到「這樣也可以解決痛苦」。


相信大家已經對出現在新聞旁邊的「求助警語」相當熟悉,葉雅馨表示,想要減緩這類的模仿效應,報導數目需要合乎規範,且求助警語很重要且相當有用,「對於身處脆弱環境者,這可以告訴當事人該怎麼做,對於在第一時間接住高風險族群是相當有用的」。因為這則新聞不能不報導,葉雅馨強調,「新聞要提醒『生命是很珍貴的』,這樣的提醒在新聞中必須一直存在,讓當事人除了看到這個行為可解決以外,也可以嘗試打個電話。這可以大幅降低負面影響力。」


另外,身邊的人時常關心,也能夠有效預防當事人走上絕路。「也許你身邊有身陷憂鬱所苦的親友,你可以告訴他:未來還很精采,現在終止是很可惜的。」


❤【NOW健康】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

#艾成墜樓身亡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