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盈君/台北報導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延燒,教練周台英被控要求學生「抽血換學分」,北檢對此已展開偵辦。而立委王婉諭也於臉書發文,並提出6大疑點,強調「絕不能讓這件事就這樣過去」,更指出「孩子的選手夢,不該繼續成為血淚的印記」,請國科會、教育部、衛福部立即啟動全面調查,揭開真相。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立委王婉諭呼籲啟動全面調查。(圖/資料照)
王婉諭梳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提出6大疑點仍未釐清:
1.孩子被強迫抽出的血,背後到底是什麼研究計劃?
這其實是「國科會精準運科研究計畫2.0」的一個子計畫。這項計劃名稱叫「建構新世代精準女性足球運動生心理、傷害及表現的智慧感測與衡鑑平台」,由國科會出資近 2700 萬,從 2023 年開始執行。
學生們一直以為那是訓練的一部分,是為了提升表現。直到後來,他們才發現這是一場未事先經過他們同意的實驗。這項研究計劃背後,有兩個主導者。第一個,是周台英教練,他既是訓練現場的執行者,也是研究計畫的負責人之一,學生就是在他的要求下,安排抽血。第二個,是陳忠慶教授,他是研究共同主持人,而且,他也是周台英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延燒,要求學生「抽血換學分」。(圖/翻攝Thread)
2.強迫抽血,到底是從何時開始的?
根據受害學生簡奇陞所述,她從高三升大一的暑假開始配合抽血,如今已經畢業。而陳培瑜委員先前召開記者會也提到,類似情形最早也可回溯至七年前。但是,國科會這個計畫,從 2023 年才開始,之前的血,被抽去哪了?周台英在聯合報的獨家報導說,這個計劃才執行兩年,所以這些指控讓他不解。
詭異的是,周台英教練在接受東森新聞的獨家報導時卻又說:「107 年第一次做實驗時,抽血護士沒來,我請助理抽血,這有瑕疵我承認。」周教練,所以,107 年的時候,你在做什麼實驗?

▲台師大女足「抽血換學分」風波,受害學生代表簡奇陞公開受訪。(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3.這種抽血的研究計劃早就開始了?
對於這個疑惑,這幾天網路上有人好像找出了答案。在學術網站上,周台英、陳忠慶,近年來用相同套路發了四篇論文。這些研究內容,清一色都是以女子足球員為對象,研究內容集中在訓練後的生理變化觀察,重點是不同條件對選手恢復與表現的影響。
其中,研究方式也不乏包含連續抽血、訓練後即刻採樣、數日追蹤等程序,幾乎都符合學生們的指控。至於最早開始的研究,可以回溯到 2019 年國科會的「生育光線介入對臺灣優秀女子足球員足球模擬比賽疲勞恢復之影響」研究,接著是 2022 年「穿著遠紅外線大腿織物對女子足球選手密集足球模擬比賽的運動表現及恢復之影響」計畫。
除此之外,周台英去年完成的博士論文「運動科學支援介入對女子足球員預防運動傷害及提升運動表現之影響」疑似也是在同樣的框架下進行。這幾個計劃,是否通通都涉及違法、強迫學生抽血的行徑?這是現在所有相關行政部門應該要調查清楚的問題。
4.孩子們到底抽了多少血,這些血去哪了?
直到今天,這些最基本的問題,國科會仍說不清楚。前天,在多位民進黨立委舉行的記者會上,國科會對於研究中究竟抽了多少血、頻率為何、這些血液樣本最終流向何處,仍然沒有答案。「這計畫看起來沒有要抽那麼多血」,這是國科會的回應。
實際上,根據近日多位醫生的說法,如果一天三次、連續十四天,每次抽取五到十毫升,總量將近四百五十毫升,這不僅會造成貧血,還可能導致血管反覆破損、發炎,甚至引發血栓或其他更嚴重的併發症。這些孩子承受巨大的恐懼、風險,卻從來沒有人向他們解釋清楚。

▲台師大女足「抽血換學分」風波,受害學生代表簡奇陞公開受訪。(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5.這份研究,到底有沒有經過IRB?
這件事至今仍在各說各話的階段。IRB,是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的簡稱,在台灣,所有涉及人體資料與樣本收集,不論風險高低,都應提交IRB審查。但是,包含最新的國科會計劃在內,這四份論文有哪些經過IRB審查?哪些還沒?
國科會認定最新的計畫,是有完成IRB審查的,只是未按規定執行。衛福部則要求教育部應該清查每一份IRB會議紀錄。教育部也表示,將會重新調查並已暫停台師大的IRB收案。其中,周台英的博士論文確定未經 IRB 核准,理由是起初未認定其使用人體實驗。至於真相如何?請主管機關務必查清楚。
6.這樣的血淚研究,到底還有多少?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公開指出,全台 100 多所大學中,來自體育學門的人體試驗研究裡,台師大所提出的案量遠高於其他學校,甚至占了總量的六成以上。這種極端的比例,絕對不是正常的研究現象。
而且,當師大從上而下,不斷地包庇、腐敗、掩蓋真相時,我們不禁要問,女足的學生們,有沒有可能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請教育部、國科會,針對校園中的所有研究計劃,展開全面性的擴大調查。這座冰山底下,還有多少被掩蓋的惡行,請一一揭開。
最後,王婉諭表示,「台師大抽血案」讓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研究倫理的崩壞,更是一整個威權、封閉的體育文化。周台英是曾經的國腳、體育界的資深權威。在封閉的訓練體系裡,教練對學生握有近乎絕對的控制權,訓練、學分、升學、畢業,無一不掌握在其手中。體育界官官相護、陳腐守舊的環境,更讓選手無從抵抗。
這不是個案,而是一種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權力運作方式。這樣的文化,不應該再被容忍,也不該再被保護。孩子的選手夢,不該繼續成為血淚的印記。請國科會、教育部、衛福部立即啟動全面調查,揭開真相。唯有如此,我們才對得起這些孩子,才對得起「教育」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