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中國廣東省屈公病疫情嚴峻,上海、江蘇等地被劃為2類地區。(示意圖/PIXABAY)中國廣東屈公病疫情目前累計超過9000例,且有向外蔓延的趨勢,近日傳出上海疫情也「燒起來」,外界憂心台灣是否警示有所調整。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今(14)日表示,因考量目前病例數仍集中廣東、中國疫情已經有下降趨勢,目前沒有要特別調整相關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仍維持廣東省等級為第二級:警示(Alert)。但仍提醒民眾前往疫情地區務必防蚊、做好該有的保護措施。
中國官方將屈公病稱為「基孔肯雅熱」,並將流行風險由高到低分為1、2、3、4類地區。根據中國國家疾控局12日公告,「1類地區」,為登革熱本地病例較多、聚集性疫情發生風險相對較高的省區,廣東、浙江、福建、海南、雲南、廣西等6個省區被官方列入;「2類地區」為有一定聚集性疫情發生風險的省區,包括上海、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等11個省區。
曾淑慧表示,中國屈公病疫情仍嚴峻,迄今累計超過9000病例,其中超過99% 與廣東疫情相關,廣東省病例數以佛山市最多,其次為廣州市,雖中國依據流行風險由高至低分為Ⅰ類至Ⅳ類地區,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及雲南等6省份列為Ⅰ類地區,惟近期中國屈公病疫情病例數呈現下降趨勢,且廣東外其他省份病例數仍屬零星病例,故暫不提升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民眾前往中國相關地區,仍應做好防蚊措施,疾管署將持續密切監測相關省份疫情發展狀況。
旅遊勿忘防蚊,回國不帶屈公病。(圖/疾管署)疾管署指出,今年截至8月6日累計17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以印尼(13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2例)、斯里蘭卡及中國廣東省(各1例);目前境外移入病例數仍為近6年同期最高(2020-2024年同期介於0-6例)。且因中國廣東省屈公病疫情嚴峻且病例暴增,疾管署本月4日將該地區屈公病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從第一級注意(Watch)至第二級警示(Alert)。
疾管署提醒,計劃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眾,應落實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液;入境時如自覺可能感染,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返國後如出現發燒、四肢痠痛、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