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碗飯也能養生?醫師揭「選米攻略」:糙米控血糖、白米好消化

實習編輯藍子瑄/綜合報導

婦產科醫師邱筱宸在臉書粉專分享,選米要根據纖維量、升糖指數(GI值)與腸胃耐受度做選擇。(示意圖/PIXABAY)
婦產科醫師邱筱宸在臉書粉專分享,選米要根據纖維量、升糖指數(GI值)與腸胃耐受度做選擇。(示意圖/PIXABAY)

白飯幾乎是台灣人餐桌的常客,但你知道不同種類的米對健康、血糖控制與腸胃耐受度差異很大嗎?婦產科醫師邱筱宸在臉書粉專分享,選米不在於貴不貴,而是要根據纖維量、升糖指數(GI值)與腸胃耐受度做選擇。

邱筱宸指出,白米口感軟Q、容易消化,適合小孩、腸胃不佳或病人,但營養成分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升糖快。尤其是煮成白粥,澱粉糊化程度更高,GI值會進一步上升。研究指出,相比糙米,每日多攝取一碗白飯,糖尿病風險會增加13%。

胚芽米保留胚芽、去掉粗糠,營養較完整,GI值比白米低;糙米則保留米糠與胚芽,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含量最高,可降低糖尿病風險,但腸胃敏感者需逐步適應。

此外,邱筱宸也介紹了其他選擇:小米無麩質、柔軟易消化,適合坐月子或病後調養;紫米與黑米富含花青素,抗氧化、保護血管,但紫米升糖較快,吃多也容易脹氣;十穀米混合多種全穀,營養互補,研究指出,每天吃足夠全穀,消化道癌症(包含食道癌、胃癌、大腸癌)風險都較低;花椰菜米熱量低、碳水少,是糖尿病或低醣飲食族群的好選擇。

邱筱宸建議,日常飲食不要只吃單一米種,可一週搭配不同種類米與雜糧,並搭配蔬菜與運動,有助於血糖穩定與營養均衡。對慢性腎病患者,也應諮詢腎臟科醫師與營養師,調整米種與份量。

#邱筱宸

【立院榮譽顧問EP.130】知古艦今!3Q分析台灣電力史!
大數據推薦
🔴0819 LIVE 三立新聞直播-晚間新聞總整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