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程正邦報導
印尼一名3歲女童因嚴重感染身亡,蛔蟲從鼻孔爬出。(圖/翻攝Detik.com)印尼西爪哇省蘇加武眉縣(Sukabumi)一名年僅四歲的女童雷雅(Raya),因嚴重蛔蟲感染引發併發症,在與病魔搏鬥十天後,於7月22日不幸離世。這起悲劇不僅震驚當地社會,也揭露了貧困家庭在醫療困境下的無助。最駭人的是,女童在昏迷送醫時,竟有一條長達15公分的活蛔蟲從她的鼻孔中爬出,體內排出的蛔蟲總重更超過1公斤。
活蟲爬出鼻孔 昏迷與雙重感染致命惡化
根據印尼媒體《Detik.com》報導,雷雅在7月13日因昏迷被家人緊急送往蘇加武眉地區醫院。醫生初步診斷發現,除了極度嚴重的蛔蟲感染外,她還併發了結核性腦膜炎,病情危急。院方透露,雷雅的家人也正在接受肺結核治療,這讓醫生懷疑,可能是兩種感染的雙重疊加,導致她的病情以驚人的速度惡化。
當地慈善機構「Rumah Teduh」的志工曾紀錄並在社群平台上分享雷雅病危時的駭人影片。影片顯示,當雷雅在病床上接受治療時,一條約15公分的活蛔蟲從她的鼻孔緩緩爬出。據醫院方面解釋,這種情況表明蛔蟲已在體內大量繁殖,甚至蔓延至消化道或呼吸道的上部,並入侵腦部。
女童體內塞買1公斤蛔蟲,怵目驚心。(圖/翻攝Detik.com)醫療困境:貧窮與疾病的惡性循環
這起事件除了醫療層面的震驚外,也凸顯了雷雅家庭的困境。根據《The Star》等國際媒體的報導,雷雅的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且沒有加入印尼的國家醫療保險計畫(BPJS)。
當她病重時,高昂的醫療費用成為沉重的負擔,一度累積至2300萬印尼盾(約新台幣4.3萬元),這讓她的家人難以承擔。雖然有志工介入協助,但繁瑣的行政程序導致醫療救助延遲,最終未能挽救她的生命。這起悲劇引發了西爪哇省政府的高度關注,省長公開表示此事件是對地方醫療與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大警示。
西非喀麥隆過去也發生男童腸裡塞滿蛔蟲。(圖/翻攝自《醫學案例報告期刊》)專家呼籲:基礎衛生與定期驅蟲是關鍵
針對這起悲劇,醫療專家再次提醒大眾,蛔蟲感染通常與不乾淨的飲食、衛生習慣或環境有關。由於蛔蟲卵能在土壤中存活數年,孩童若赤腳在沙土上玩耍或接觸不潔的土壤後沒有徹底洗手,都可能因此感染。
專家強烈建議,預防蛔蟲感染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飯前便後務必勤洗手,並使用肥皂澈底清潔。
飲用煮沸的水,並避免生食未經處理的食物。
保持居家環境的清潔與衛生。
兒童應定期服用驅蟲藥,建議每半年一次,以有效預防寄生蟲感染。
印尼衛生部與社會部門已介入瞭解,協調制度性缺口並檢視院方流程;印尼人類發展與文化協調部長公開稱,雷雅的悲劇不僅是一個獨立的醫療個案,更是對全球公共衛生與社會公平的一大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