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金管會胡則華處長於國泰論壇指出,Web3與RWA正快速崛起,監理機關將以穩健且具前瞻性的制度推動產業發展,金管會已核准四家金融機構試辦虛擬資產保管業務,累積實務經驗,為日後建構正式法規奠定基礎。(示意圖/PIXABAY)全球數位資產市場持續高速發展,總市值今年已突破4兆美元,各國紛紛加快監理與應用腳步。在日前國泰金控舉辦的「數位資產趨勢論壇 – 信任鏈結 邁向數位資產新時代」中,金管會金融市場發展及創新處處長胡則華指出,Web3與數位資產的發展既是挑戰,也是契機,監理機關將在穩健前進的基礎上,與產業界共同探索合適的制度設計。
胡則華表示,國際上Web3的趨勢主要呈現幾個方向:首先,AI與Web3逐步融合,AI在智能合約、去中心化應用的運用已見端倪,未來隨著AI應用深化,相關應用將更加廣泛;其次,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迅速成長,債券、基金、碳權、黃金甚至酒類資產皆已被代幣化,形成新興市場;第三,穩定幣逐漸與傳統支付及清算系統接軌,美國、香港、新加坡均已展開法規規劃,顯示其潛力巨大;第四,安全性議題更受重視,包括端對端驗證、模組化安全機制等,已成為市場焦點;第五,Web3應用工具多元化,例如Graph與Chainlink等生態系,持續推動數位金融與傳統網路整合。
「面對如此快速的變化,監理機關難免覺得速度跟不上,但也正因如此,公部門更需要與業界緊密合作。」胡則華指出,金管會已在數位資產政策上逐步推動三項重點:一是虛擬資產專法草案,已於6月送至行政院,預計在9月立法院會期中提出,將針對資產定義、服務商類別、穩定幣發行及投資人保護等建立清楚規範;二是推動虛擬資產保管業務示範,已有4家金融機構獲准試辦,累積實務經驗,以利未來制定正式規範;三是成立RWA代幣化工作小組,結合金管會、央行、證交所、櫃買中心、集保公司等十多家機構,透過概念驗證(POC)探索真實世界資產上鏈的可行性,並將於9月提交期末報告。
胡則華強調,金融創新需要彈性與前瞻的制度架構,建立在「信任」與「合作」之上,監理單位會以穩健而非急就章的方式推動政策,避免市場因政策急轉而陷入不確定性。「我們希望走得穩,才能讓產業走得遠。」他說。
論壇現場同樣展現產官學跨界合作能量。國泰金控吸引超過2,500人現場與線上參與,邀集金管會處長胡則華、副處長施宜君,以及來自科技、法律與學術界的專家代表共同討論。國泰金控並於論壇中發表《國泰金控數位資產趨勢洞察》,指出臺灣發展數位資產的三大關鍵因素為「明確可執行的監理政策」、「安全可信的交易平台」與「合規商品的推出」。
調查亦顯示,超過5成理財與財管從業人員觀察到客戶近一年對數位資產關注度提升,年輕投資人(18至35歲)成為市場新動能,近7成投資人更在過去一年維持或增加持有部位,顯示數位資產正逐步走向主流。
國泰金控資訊長吳建興表示,台灣自2019年推動STO專法、2024年成立RWA代幣化小組,到2025年開放虛擬資產保管業務試辦,已逐步建立監理制度框架。國泰也持續深耕區塊鏈與數位資產應用,並期待透過跨界論壇,凝聚市場共識,打造以「信任」為核心的基礎建設,推動Web3金融生態落地。
此次論壇成為台灣首場由金融機構主辦、結合政策監理與科技應用的數位資產產業盛會,顯示數位金融議題正快速邁向主流化,也標誌著台灣在Web3與數位資產監理上,正走向「穩健前進、合作共創」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