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叫爸爸!比侏羅紀恐龍更早登場 2.41億年前兇齒蜥顛覆演化輩分

生活中心/師瑞德報導

我們以為侏羅紀才是蜥蜴與蛇的舞台,但最新化石告訴我們:牠們早在恐龍紅毯前就搶戲。被命名為「兇齒蜥」的新種爬蟲,完整保存頭骨與脊椎,顯示鱗龍類在2.41億年前就已存在。這一發現推翻傳統認知,刷新地球演化史。(示意圖/PIXABAY)
我們以為侏羅紀才是蜥蜴與蛇的舞台,但最新化石告訴我們:牠們早在恐龍紅毯前就搶戲。被命名為「兇齒蜥」的新種爬蟲,完整保存頭骨與脊椎,顯示鱗龍類在2.41億年前就已存在。這一發現推翻傳統認知,刷新地球演化史。(示意圖/PIXABAY)

古生物學家在英國西南部海岸發現一具2.41億年前的微型爬蟲化石,可能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鱗龍類」(lepidosaurs),也就是現今蜥蜴、蛇以及紐西蘭喙頭蜥的祖先。這一發現讓脊椎動物演化史往前推進數百萬年,並揭開了地球史上多樣化爬蟲類進化的新篇章。

這種新種被命名為「Agriodontosaurus helsbypetrae」,意為「兇齒蜥」。研究團隊在《Nature》期刊發表成果,指出該化石保存了完整的頭骨與脊椎,雖僅10公分長,卻是重要拼圖。

2015年,古生物學者Robert Coram在英格蘭Sidmouth一帶發現這具化石。由於標本細小而脆弱,無法直接從岩石中剝離,研究人員改以高解析度 X 光逐層掃描,再重建出3D模型,得以完整檢視頭骨與牙齒的細節。

布里斯托大學古生物學家Mike Benton形容,這隻動物「可以放在手心裡」,卻有著比例驚人的三角牙齒,推測可能以大型、堅硬的昆蟲為食,例如頭部大小相仿的蟑螂。

研究顯示,Agriodontosaurus屬於早期鱗龍類,但它的特徵十分特殊:缺乏許多近親常見的口腔顎齒、頭骨後部的骨骼無法活動,這與現代蜥蜴、蛇靈活的頭骨截然不同、巨大的牙齒暗示其掠食策略獨特這些線索說明,鱗龍類在三疊紀中期已開始快速分化,遠早於以往認知。

此前最古老的鱗龍類記錄來自德國,稱為Wirtembergia,而新標本比它至少早了300萬年至700萬年,年代落在2.41至2.44億年前。這正是地球歷經二疊紀大滅絕後,生物多樣性迅速恢復的時期。Benton 表示:「在這場演化大爆發中,恐龍、哺乳類的祖先開始崛起,而鱗龍類也同時啟程。」

然而並非所有學者都接受這項「最古老」的頭銜。普林斯頓大學古生物學者 Tiago Simões 提出,義大利已知的一種名為Megachirella的化石,距今約 2.42 億年,也應該算在鱗龍類家族裡。如果如此,Agriodontosaurus 並不一定能搶下「最古老」之位。

儘管蜥蜴、蛇與喙頭蜥如今已多達1.2萬種,是地球最成功的脊椎動物群之一,但Benton感嘆,相關研究的關注度遠低於鳥類與哺乳類。「大家總是把焦點放在鳥與哺乳類的起源,卻忽視了鱗龍類的龐大多樣性。」對參與研究的Gabriela Sobral而言,這塊化石只是揭開序幕。「短短5、6年內,我們對早期鱗龍類的理解有了翻天覆地的進展。這真是令人興奮的時刻!」

這塊「兇齒蜥」化石,不僅讓我們回望蜥蜴家族最早的模樣,也提醒人類:在恐龍、哺乳類之外,還有另一群鱗片動物,在地球演化史上默默寫下驚人的篇章。

我們以為侏羅紀才是蜥蜴與蛇的舞台,但最新化石告訴我們:牠們早在恐龍紅毯前就搶戲。被命名為「兇齒蜥」的新種爬蟲,完整保存頭骨與脊椎,顯示鱗龍類在2.41億年前就已存在。這一發現推翻傳統認知,刷新地球演化史。(圖/翻攝自Nature網站)
我們以為侏羅紀才是蜥蜴與蛇的舞台,但最新化石告訴我們:牠們早在恐龍紅毯前就搶戲。被命名為「兇齒蜥」的新種爬蟲,完整保存頭骨與脊椎,顯示鱗龍類在2.41億年前就已存在。這一發現推翻傳統認知,刷新地球演化史。(圖/翻攝自Nature網站)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