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蔣介石去世!張學良送「16字輓聯」 蔣經國看後臉色發白

大陸中心/唐家興報導

張學良與蔣介石。(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張學良與蔣介石。(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1975年4月6日清晨,張學良在台北復興三路的住所內被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 這位被軟禁已久的「少帥」聽見好友張群低沉的聲音傳來:「總統去世了。」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心湖,掀起陣陣波瀾。稍後,宋美齡派人迎接他前往蔣介石的靈堂。當張學良凝視著水晶棺中安息的蔣介石,內心翻湧著難以言說的情緒:眼前是曾經的領袖、恩人,也是他半生羈絆與痛苦的根源。

靈堂中的輓聯:兄弟情誼與仇讎對立

在莊嚴哀樂中,張學良獻上一副輓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短短十六字,將兩人之間的矛盾表露無遺。蔣介石曾視張學良如至親,卻因政治理念相左,終至反目。這副輓聯既是告別,也是對漫長歲月的總結,既溫情又冷冽。

不過,張學良的輓聯中有四個字「宛若仇讎(讎 : ㄔㄡˊ)」,這無疑帶有一種強烈的諷刺意味。聽說,當蔣經國看到這副挽聯時,臉色一變,顯得十分難堪,但他並未作出回應。這一切似乎表明,蔣介石儘管對張學良有過照顧,但背後是否有真心,仍然值得懷疑。

張學良的16字輓聯,道盡與蔣介石半世恩怨。(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張學良的16字輓聯,道盡與蔣介石半世恩怨。(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西安事變後的半世人生:軟禁54年

自1936年「西安事變」後,年僅35歲的張學良即遭軟禁,長達54年未能自由。正如他在晚年所言:「我的一生從36歲就沒有了,那一年,我失去了一切。」這句話,道盡他被歷史牽制的人生。

關懷與殺機:蔣介石的複雜態度

張學良曾坦言,蔣介石對他的確有過照顧。他在病重時,蔣親自安排醫師救治,甚至在被押來台灣後,仍指示下屬為他尋找良醫。然而,這份「關懷」與背後的戒備並存。傳聞中,蔣介石曾動過殺念,楊虎城將軍的下場便是一個例證。張學良能倖存,多半歸功於宋美齡與宋子文的保護與斡旋。

宋美齡的影響:溫情下的幸存空間

在軟禁歲月裡,宋美齡的介入顯然緩和了緊張局勢。她既是丈夫的賢內助,也是張學良生命中的庇護者。蔣介石在最終沒有真正痛下殺手,也許正是出於妻子的勸解與情感糾葛。

蔣經國時代:忘年交的關懷

蔣介石逝世後,張學良仍未獲自由,但情勢逐漸緩和。蔣經國對他展現了更為親切的態度,兩人甚至建立起類似忘年交的情誼。儘管如此,直到蔣經國過世兩年後,張學良才真正恢復自由。

最終歸宿:從台灣到夏威夷

1990年,歷經半世軟禁的張學良終於解封,先在台灣生活五年,後於1995年前往夏威夷,與趙一荻共度餘生。2001年,他辭世於美國,享年101歲。

歷史烙印:張學良的一生

張學良與蔣介石之間的糾葛,不僅是一段個人恩怨,更折射出中國近現代史的複雜與殘酷。從「少帥」到被囚禁的老人,他的一生既是傳奇,也是沉重的歷史注腳。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