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秀敏/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卓榮泰與22縣市首長會商《財劃法》議題後召開記者會說明。(圖/記者劉秀敏攝影)為解決新版《財劃法》爭議與事權分配問題,行政院今(13)日邀請全國22縣市首長開會商討,會後並召開記者會說明。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行政院於今年2月27日對《財劃法》提出覆議,他在3月12日赴立法院報告時也指出條文內容矛盾,但覆議案遭到立法院否決,「今天行政院沒有任何立場,針對錯誤的部分做任何動作,唯有立法院要對自己造成的錯誤,向國人負責,要進行修法,請立法院勇敢地面對。」
卓榮泰強調,行政院當時希望立法院重新審議,但被立法院否決了,「所以,今天行政院沒有任何立場,針對錯誤的部分做任何動作,唯有立法院要對自己造成的錯誤,向國人負責,要進行修法,請立法院勇敢地面對。」
行政院今日分上、下午兩梯次,邀請全國22縣市首長共商《財劃法》相關議題,會後並召開記者會說明。卓榮泰表示,下午會議開始後,他同樣請縣市首長們面對三個問題,包括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依照新版《財劃法》無法編列;新版《財劃法》要回歸地方自治精神,哪些事權必須回到地方;新版《財劃法》造成嚴重城鄉失衡,未來要如何面對一個長治久安的《財劃法》修正,而在下午11位縣市首長都發言完畢後,秘書長張惇涵也做出綜合回應。
張惇涵說明,上、下午場都有幾位縣市首長提到,計算公式錯誤部分能否以行政解釋,或是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所提出的算式來處理?「公式沒有辦法用解釋」,《財劃法》第16-1條白紙黑字寫著公式的分子、分母,這是立在法律裡面,如果不修法,沒有辦法解決公式問題;第二,部分首長認為,行政院依照《財劃法》編列預算,一般性補助款2501億元沒有減少,但仍希望「總額不少,各類補助也不能少」,但如果這樣,中央政府總預算將超過《公債法》債務流量15%上限,將導致中央政府總預算無法編列,連帶影響地方政府的預算也無法編列。
張惇涵接著指出,絕大多數的縣市首長最關心的還是地方,除了公式之外,也提出水平分配不均問題,像是農業縣市不分黨派的首長都提到,農業縣市乘載著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責大任,卻無法在《財劃法》中獲得公平對待;很多首長也反映《財劃法》造成城鄉差距越來越大的狀況,卓榮泰也希望大家能夠為國家長遠發展思考,不希望每年都要無止盡地面對這個問題。
卓榮泰表示,總結上、下午兩場會議,大家都希望,依照新的《財劃法》,如果可以討論出一個清楚的事權分配,讓大家有所依循的話,回歸地方自治是一個事項。他也以「兩包」來比喻:中央對地方的補助是「錢包」跟「公事包」,前者是依照新版《財劃法》地方多的財源,後者有財源,也有地方自治應辦事項、中央與地方依權責比例應共同負擔的事項,中央也願意更具體地說明。
卓榮泰指出,依據新版《財劃法》內容試算後,各縣市呈現很大差距,原因就在於統籌分配款計算結果非常失衡,包括營業額計算佔30%,但很多大公司所在地在六都,其他縣市所負擔的成本完全沒計算在內,造成城鄉嚴重失衡,其他包含人口結構、土地價值與管理成本等因素,或是農業縣市承擔國家糧食供應的責任,在計算上卻不及工商大縣,這就是新版《財劃法》造成的問題。
「今年不解決,以後每年都會存在!」卓榮泰說,會中他也跟縣市首長說明,《財劃法》去年12月20日表決通過,過程倉促、沒有討論空間,版本更是一再地更新,連表決現場的秩序都相當混亂。行政院於今年2月27日提出覆議,他在3月12日赴立法院進行報告,在覆議文裡清楚指出條文內容矛盾錯誤,很多餘數分配不出去,但是覆議案被立法院否決了。
卓榮泰強調,行政院當時希望立法院重新審議,但被立法院否決了,「所以,今天行政院沒有任何立場,針對錯誤的部分做任何動作,唯有立法院要對自己造成的錯誤,向國人負責,要進行修法,請立法院勇敢地面對。」
至於行政院,卓榮泰說,政院該做的是建立一個可長可久的《財政收支劃分法》,未來可以邀請地方首長、主計財組人員共同討論,如何讓水平分配更合理、避免城鄉失衡,避免只用人口、土地就改變各縣市的財政命運,必須合理規劃,也要算上土地的管理成本,財產稅的成長率也要適度的管控等,全盤都要考慮。
卓榮泰重申,現在《財劃法》所造成的國家財政重大危機,唯有透過全盤修法才能解決,政院不只是要針對所謂的公式計算說明而已,「那是立法院自己該負責的」,也不只是要解決明年的問題而已,「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這種城鄉失衡、分配不公平,明年還會再來一次」。
卓榮泰說,行政院可以也必須全面檢討再修正《財劃法》,一定要在符合均衡城鄉、均衡台灣的原則下,跟各縣市充分討論,「我再強調一次,如果要修新的《財劃法》,一定要讓大家同意,而且過程一定要符合民主的程序,討論一定要充分地被動重視、接受,才有辦法提出一套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