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孫劉聯盟鬩牆的導火線!三國懸案「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新奇中心/程正邦報導

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讓劉備背了數千年的虛偽和貪婪的惡名。(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讓劉備背了數千年的虛偽和貪婪的惡名。(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公元208年,一場赤壁大火燒出了三國鼎立的雛形,也燒出了東吳與劉備之間的複雜情誼。這場戰役後,劉備無立錐之地,孫權則坐擁大片戰果。然而,一場關於「借荊州」的歷史公案,讓這對昔日盟友的關係走向破裂。究竟是劉備「借」了荊州,還是孫權「分」了荊州?雙方各執一詞,讓這段歷史成了懸案。這筆糊塗賬,最終引發了關羽大意失荊州、張飛被部下刺殺、劉備夷陵慘敗,幾乎葬送了蜀漢國運。

荊州地圖,曹操、劉備、孫權勢力範圍。(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荊州地圖,曹操、劉備、孫權勢力範圍。(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長久以來,人們常說「劉備借荊州,一借好幾年」,彷彿劉備是個貪得無厭的賴皮鬼。然而,根據史料記載,劉備真正「借」的,並非整個荊州,而是南郡這個兵家必爭之地。

《三國志·魯肅傳》提到,魯肅曾力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以共同抗曹。這段記載佐證了借地事件的真實性,也顯示出魯肅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曹操聽到孫權將土地資助劉備時,震驚得「書筆皆落」,足見此事對北方霸主造成的衝擊。

《江表傳》另一版本則指出,當時擔任南郡太守的周瑜,曾將南郡部分土地劃給劉備。劉備以「地狹人多」為由,向孫權提出了借用荊州數郡的要求。這顯示出,借地事件並非單一決策,而是經歷了雙方多次的談判與協商。

曹操大軍南下伐吳,意外促成孫劉聯盟,也讓無立身之地的劉備「借到」荊州抗曹。 (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曹操大軍南下伐吳,意外促成孫劉聯盟,也讓無立身之地的劉備「借到」荊州抗曹。 (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然而,赤壁之戰後的荊州格局極為複雜。當時荊州分為七郡,曹操僅控制了南陽郡,孫權佔據了南郡,劉備則在逃亡南下後,順利收降了長沙、零陵、武陵、桂陽這荊南四郡。

值得注意的是,在周瑜去世後,劉備才正式提出都督荊州的請求,經魯肅說服,孫權最終同意出借。因此,所謂的「劉備借荊州」,從歷史事實來看,其實是劉備在已經掌控荊南四郡的基礎上,向孫權借用了南郡。

換句話說,劉備在赤壁之戰後,透過一系列外交與軍事操作,最終成為荊州七郡中,南郡、荊南四郡共五個郡的實際控制者,這讓他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巨大的戰略優勢。

局中協調借地的魯肅,痛斥劉備占地不還不厚道。(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局中協調借地的魯肅,痛斥劉備占地不還不厚道。(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矛盾激化:當「借」地變成「賴」帳

然而,這份「借地合約」似乎從一開始就沒有簽訂清晰。雙方的認知落差,最終成了衝突爆發的引信。

當劉備平定益州後,孫權派使者索要荊州,這時雙方矛盾才真正浮上檯面。按孫權的邏輯,我當時把荊州借給你,是因為你沒有安身之地。現在你已經有了益州,理應歸還荊州。

劉備的說法則是,「吾今新得益州,未可得也,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也。」(出自《三國志·先主傳》)劉備這種「等我拿下涼州再還你」的推託之詞,顯然是敷衍之舉。

孫權派兵要求劉備歸還荊州,兩軍在湘水對峙。(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孫權派兵要求劉備歸還荊州,兩軍在湘水對峙。(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此時,孫權發現要回整個荊州(南郡)幾乎不可能,轉而要求歸還荊南三郡(長沙、零陵、桂陽)。這讓劉備感到憤怒,親自率兵從益州趕回公安,與孫權軍隊對峙。

歷史上著名的「湘水劃界」便在此時發生。雙方最終以湘水為界,東邊的長沙、桂陽劃給孫權,西邊的零陵、武陵則歸屬劉備。

這場劃界,看似解決了爭端,實則埋下了更大的隱患。雙方的領土犬牙交錯,矛盾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孫權與劉備的互信基礎徹底崩塌,為日後的「關羽大意失荊州」埋下了伏筆。

鎮守荊州的關羽因為吳軍偷襲,拒降遭斬首。(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鎮守荊州的關羽因為吳軍偷襲,拒降遭斬首。(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誰是受害者?這段撲朔迷離的歷史公案,至今仍是謎團,是孫權真的「借」了,還是劉備鑽了外交空子?幾乎所有關於「借荊州」的記載都來自吳國史書,如《吳書》、《程普傳》、《呂蒙傳》。這些史料都帶有主觀色彩,難以完整還原事件全貌。

例如,《先主傳》記載劉備南征招降荊南四郡,但史料又顯示周瑜的封邑中有部分土地屬於長沙郡,這些封邑後來轉給了魯肅,這證明東吳在荊南也有勢力範圍,顯示出當時的控制權遠比史書記載的要複雜。

「劉備借荊州」的爭議,恰恰反映了三國時期錯綜複雜的政治與外交關係。這並非是一場簡單的「有借無還」,而是一場雙方基於自身利益而進行的動態博弈。它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一筆至今仍難以釐清的歷史糊塗帳。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