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林瓊玉報導
中秋節不僅是華人重要節日,在日本與韓國也各有與月亮、豐收及團圓相關的傳統文化。從「賞月」到「祭祖」,不同地區的慶祝方式雖異,其核心精神皆圍繞感恩自然、共享團圓與祈願平安。
中秋節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傳統文化。 (圖/寶島神很大)在日本,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人們會舉行「月見」活動,於夜間設案供月,擺上月見糰子、芒草與秋季農作物如芋頭、栗子、豆類等,感謝自然的恩賜並祈求豐收。月見糰子多以十五顆為主,象徵十五夜的滿月,也有地區以十二顆或三顆作為簡化供品。部分地方流傳「月見小偷」的趣味習俗,小孩在夜裡偷取供品被視為吉兆,象徵月神降福。
日本的中秋注重賞月與自然的和諧,重在觀月與心靜,而非祭神。現代社會中,許多家庭仍保留在庭院或窗邊設桌賞月、飲茶談心的習慣,讓節日成為生活美學的一部分。
日本中秋節會吃糰子。 (圖/三立新聞網)韓國則稱中秋為「秋夕」,是當地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從八月十四到十六連放三天,被譽為韓國的感恩節。家族成員會返鄉團聚,舉行祭祖儀式,以當年收成的穀物、水果與傳統料理如松片、煎餅、雜菜等祭拜先人。人們也會掃墓、修整祖墳,並舉行摔跤、射箭、舞蹈等民俗活動,藉此表達對祖先的感恩與家族凝聚。
韓國人秋夕會返鄉團聚、祭祖掃墓。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相較之下,台灣的中秋節融合了宗教信仰與民俗慶典,有賞月與團圓、吃月餅和柚子,亦盛行拜太陰娘娘、土地公與月下老人等神明,並延伸出現代化的烤肉活動。
台灣在中秋節會吃月餅和柚子。 (圖/寶島神很大)中秋節在日本,是靜謐的賞月與詩意的自然信仰;在韓國,是家族團聚與祖先祭祀的凝聚;而在台灣,中秋結合神明祭典與人間煙火,展現宗教與生活並存的節慶風貌。不同文化的慶祝方式,映照出同一輪明月下人類對幸福與平安的共同期盼。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按讚寶島神很大粉絲團,掌握最新消息:https://bit.ly/3n9Sb9C
►訂閱寶島神很大Youtube頻道!神影片週週更新:https://pse.is/4c9hq5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理性信仰不迷信